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乱弹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乱弹篇
1.
威县乱弹
[
河北省
邢台市
威县
]
威县位于河北南部,距省会石家庄138公里。乱弹至清嘉庆、道光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京徽的合流,乱弹便脱颖而出,自立门户。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三百多出,代表剧目有《临潼关》、《广武山》、《煤山》、《两狼山》、《石佛寺》、《全忠孝》、《白逼宫》、《王莽篡朝》、《大上吊》、《调寇》、《金钱豹》、《顶灯》等。威县乱弹主要唱腔方面有明显的俗曲痕迹,演唱上近似丝弦腔,但较丝弦腔更为浑厚、粗犷。威县乱…
[详细]
2.
诸暨西路乱弹
[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市
]
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浙江省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乱弹”一词,含义有三:一是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清初刘献廷(1648-1695)《广阳杂记》卷3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此为目前所…
[详细]
3.
上饶信河乱弹腔
[
江西省
上饶市
广信区
]
上饶信河乱弹腔(第四批省级)清乾隆年间“花部乱弹”勃兴,许多外来声腔如:秦腔、石牌腔、梆子腔、宜黄腔、楚腔等进入江西赣东北地区相互交流,又与弋阳腔、昆曲、浙调、浦江调、上江调相融,于是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诸腔并存的戏曲剧种—信河乱弹腔。信河乱弹腔剧目繁多,故事通俗,贴近大众,常演剧目100余本。清末民初,信河乱弹腔班社林立,仅玉山、广丰、上饶、贵溪数县,即有七十九个之多。这时信河乱弹腔已达热潮,外省…
[详细]
4.
处州乱弹
[
浙江省
丽水市
]
处州乱弹流行于浙江丽水一带。丽水为旧处州治所,故称“处州乱弹”。清中叶前后曾盛行。主要腔调唱三五七和二凡。曾受徽剧较多影响。传统剧目有《十四夫人》为其他剧种所罕见者,表演和唱腔与婺剧中的乱弹基本相同。处州乱弹起始于晚清,距今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丽水称处州,所辖丽水、庆元、龙泉、云和、景宁、遂昌、松阳、宣平(今武义县柳城)、缙云、青田县、丽水是府台所在地,也称处州府。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
[详细]
5.
浦江乱弹
[
浙江省
金华市
浦江县
]
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浦江、临安、建德、桐庐一带和婺、衢、处、温、台以及江西等地,影响遍及浙中、浙南、浙西和江西、福建的大部分地区,是浙江婺剧的主要声腔之一。因为它发源于浦江,故称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菜篮曲又名踏歌,曲调自由,歌词不一,顺口溜唱,一歌一和,各适其适,亦称“天下和”,…
[详细]
6.
台州乱弹
[
浙江省
台州市
路桥区
]
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区。台州乱弹有三百多个剧目,常演剧目号称“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七阁包括《回龙阁》、《兰香阁》等,八带包括《鸳鸯带》、《挂玉带》等,九记包括《拜月记》、《白兔记》等,十三图包括《百寿图》、《双狮图》等。此外代表性剧目还有《三星炉》、《紫阳观》、《汉宫秋》、《连环记》、《长生殿》、《单刀会》、《五虎平西》、《阳河摘印》…
[详细]
7.
屏南乱弹戏
[
福建省
宁德市
屏南县
]
乱弹是清中叶由北方传入闽东后,与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形成的地方剧种,二百多年来原始形态的乱弹腔仍然存在于屏南县寿山村等地。在演出过程中又不断地吸收了徽调、汉调、滩调以及民间小调综合成为多声腔的剧种,其主要唱腔仍以西秦腔和吹腔发展起来的“平板”为基调,是福建省有影响的古老剧种之一。清道光十年(1830),寿山村以苏兆岁为班主,聘请闽浙赣三省乱弹名艺人,成立“三省福”乱弹班,屏南各地演出,演出过程中不断…
[详细]
8.
巨鹿乱弹
[
河北省
邢台市
巨鹿县
]
巨鹿地处华北平原,是千年古县。乱弹是巨鹿古老的地方剧种,以巨鹿地方方言为基本语言。乱弹戏曲只所以在巨鹿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优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巨鹿郡为其中之一,古郡巨鹿也就成为历史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因而乱弹在巨鹿得以传诵。巨鹿乱弹唱腔分板腔体、曲牌体和杂腔小调三种,以板腔体为主。文场伴奏只用唢呐、笙、笛子伴奏,武场用板鼓、大锣、手锣、水…
[详细]
9.
临西乱弹
[
河北省
邢台市
临西县
]
乱弹分东、西两路传入河北省和山东省,东路乱弹分布是以临西为中心呈扩散状。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流传到民间,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后乱弹沿运河南下分为东西两支,西路扎根南宫,东路落户临清。临西乱弹剧种古老,底子较厚,剧目多为朝廷忠奸戏,经过初步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一百多个,有《曹操杀宫》、《李渊辞朝》、《临潼山》、《杨家将》、《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
[详细]
10.
平乡乱弹
[
河北省
邢台市
平乡县
]
乱弹是深受平乡县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曾被专家称作戏曲活化石。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乱弹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平乡乱弹属于西路乱弹。明末清初,平乡县东马延村艺人谭文玉走南闯北,学得一身唱功和技巧,在借鉴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东马延乱弹的雏形艺术。到清朝晚期,收谭新民为入室弟子,吴发甲(威县人)和吴发须(隆尧县人)为门外弟子。谭新民传谭代禄,谭代禄传…
[详细]
11.
枣木杠子乱弹
[
山东省
东营
广饶县
]
“枣木杠子乱弹”俗名“小调”、“杂八调”。属传统民间曲艺范畴。始创于大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迄今三百余年。其曲调系历代无名艺人随意哼成,又经不断加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唱腔十分优美动听。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誉。唱词之来源有三:一是民歌民谣,系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无固定形式,触景生情,即兴演唱。如《光棍哭妻》、《寡妇五更》、《拙老婆做鞋》、《大闺女做梦》、《馋夫人》、《正对花》等》。二…
[详细]
12.
藁城北周卦乱弹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藁城县
]
藁城市北周卦乱弹是民间戏曲稀有剧种之一。据《石家庄地区戏曲资料汇编》载,乱弹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入,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了。自清道光五年(1825)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除藁城市北周卦乱弹同乐会及南大章等八个村有乱弹戏班外,晋县、元氏、高邑、赞皇等县都有戏班。乱弹戏大致分两路,即东路乱弹和西路乱弹。北周卦乱弹属西路乱弹。乱弹系多声腔剧种。其唱腔基本保持着清代的音调,演唱以乱弹腔为主。乱弹…
[详细]
13.
应界坑乱弹
[
浙江省
温州市
永嘉县
]
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山区,距县城60公里。应界村始建于南宋,是该乡最大的行政村,现有人口2000多。那里农田肥沃,民情纯朴。上世纪民谣传唱:“晚米饭软悠悠,红田鱼盛鹅兜,黄泥冬笋日日捞,洋房屋三层楼,漂亮姑娘坐东楼,三官爷亭好乘游……”。自清乾隆年间,永嘉(温州)四十六都鉴川(现应界坑村)地方首次开办《老寿昌乱弹戏馆》,自此,乱弹在浙中浙南、闽北流行。乱弹戏深受群众喜爱,民间各种场合的红白喜事、生…
[详细]
14.
南岩乱弹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高邑县
]
南岩乱弹是流传在河北省高邑县东、西南岩村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属西路乱弹。南岩南距高邑县城5公里,北距石家庄市50公里。地处冀中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高邑县南岩乱弹久负盛名,清咸丰年间西南岩村就成立了乱弹乡乐班。1911年-1936年是乱弹的鼎盛时期。1937年抗日救国战争爆发,戏班受挫,乱弹演出渐趋冷落。1949年,高邑县政府以南岩戏班骨干为主成立了县乱弹剧团。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详细]
15.
宁海乱弹
[
浙江省
宁波市
宁海县
]
宁海乱弹的形成在清代乾隆时期。民国后期是乱弹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宁海的演出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兴盛时期有戏班子上百个。乡间一些较大的村落都组织有一个戏班子,以唱平调、山坑调和乱弹为主,俗称“昆高乱”,所以乱弹又有“紫云乱弹”和“山坑乱弹”之分。宁海乱弹的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等,是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唱词以七言为最多,兼有一定词格的长短句,二、四、八、九、十不等。其唱腔依据角色…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制作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婚俗篇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