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戏
贵州阳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阳戏,民间戏曲剧种。与湖南梅山巫教同源,属中国古傩文化重要分支。一般认为明初从江西传入贵州,清代中期发展成祭神和娱人兼备的较为成熟的民间戏曲形式。贵州阳戏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福泉、天柱、沿河、息烽、黔西、罗甸、开阳等地区。
贵州阳戏班子信巫教,部分戏班存有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的戏本、神祗和符牒木雕板。所供神祗、戏服、法器案子、打保福科仪、演出戏本以及开洪山、上刀山下火海、刹铧顶鳌、含红铁、捞油锅、禄马碓杆等绝技,均与福泉阳戏大同小异。内坛(正坛)剧目(程序)有:开坛发牒、开路先锋、请神、二郎领牲、走马造盆、化药、灵官封土地、催愿仙官、扫盘土地、回熟、敲枷脱锁、提杨大口、化钱山、霸王借钱、关圣借钱、介盔、运星、勾销、慕行、酬还四官、造船。外坛(耍戏)剧目有:营门斩子、五台会兄、围棋、打洞送妹、搬窑、别窑、状元祭塔、追楚等。法器道具有铜印章、排铃、阴阳卦、令牌、文书字板、祖像画卷、文官朝牌、三尖刀、神鞭、拐头、牛角等等。戏剧腔调唱版各为九版十三腔,均在发牒参灶等完毕之后进行。伴奏不着丝弦,全用锣、钹、鼓、镲、丝刀等打击乐器。所用经书有《戏场开台书》《坛书》《庆坛开坛书》《庆坛一宗》《庆坛科仪》《回伯公》《造船经》《象吉通书》《诀门书》《备火书》《安香火书》《解冤全书》等。阳戏演出为人消灾祈福,还愿酬神,具有娱人、敬神功能。与本地花灯、龙灯等艺术形式相融,形成灯、戏有机结合,是贵州阳戏的重要特征。
贵州阳戏以收徒授艺等集体传承方式流传。
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