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
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乡杭白菊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桐乡著名学者农学家张履祥,在其著作《补农书》中曾写道:“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每地棱头种一二株,取其花,可以减茶之半,茶性苦寒与苦菊同泡,有相济之服役期地种之数亩,其利视种豆自信。吾里不种棉花,亦有以此为业者。但采摘费工,及适市贸易,耳目混乱耳。种植甚易,只要向阳脱水而无草,肥粪甚省,黄白两种,白者为胜。”可见,早在300多年以前,桐乡人即以种菊为业,不断积累种菊经验,并将白菊作为商品菊进行栽培。
杭白菊传统干制加工分二个步骤:蒸花、晒花。蒸花分为:晾干、上埭、蒸花。晒花技术的高低,直接左右着成品品质和商品价值,晒花要有晴雨两手准备。一旦遇到连阴雨天气,就须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损失。晴好天气,晒花的全过程一般6—7天就可完成,其操作程序是:把蒸好的花饼单层平摊在竹帘、烟帘等晒具上,架于阳光下曝晒,每天或隔天翻动一次,一直晒到花饼干爽,花蕊变硬,花朵手感无滑心时(含水量约13%—16%)为止。
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