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英歌
潮阳英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
中板英歌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英歌舞)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一组动作的。其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其特点是于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生变化,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三类。
至今潮阳英歌仍在广泛流传和不断发展,主要传承人有洪飞鹰、郭耀扬、陈汉隆、姚欣塔、杨卫、周修兴、陈坤利、林阿饱等。潮阳英歌分布面广,辐射力强,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有些镇甚至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1996年11月,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化,潮阳英歌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濒临断代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