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 > 越西县
彝族马布音乐

彝族马布音乐

彝族乐器“马布”,在彝族民间器乐中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古老,流传广泛,深受彝族人民喜爱。

【产生年代】

马布,流传历史悠久,产生年代没有准确的记载,从器乐学的角度考察,马布属竹管簧鸣乐器,与我国古代的“笳”“筚篥”有渊源与演变的联系,与古羌人的乐器“其篥”形制类同。彝族源于古氐羌,马布也就古已有之。

【分布区域】

马布,在四川省内主要流传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越西、昭觉、甘洛、美姑、喜德、盐源,攀枝花市、雅安地区的彝族集中居住区,此外还有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其中在越西和昭觉流传更为广泛,主要分部于越西县的申果庄、普雄、城关中所、顺河和昭觉县的竹核、四开、解放沟等彝族聚集区,各分部区域内均有优秀的马布吹奏能手。

【基本内容】

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管身用竹管制成,哨子是单簧。管身多用一节上下通透的竹管制成,管长15㎝—22㎝,内径0.6㎝—0.9㎝,开有五至八个圆形音孔,下端套有一个用牛角制成的喇叭口。在管口上端插一节细竹管哨咀,在哨咀上开2.5㎝长的簧片,舌尖朝上。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加小指可按4个孔),口含哨咀,用循环换气法吹奏。演奏者用牙齿紧压簧片以缩短它的振动部分,音域能扩大到十二度至十四度,能满足演奏的需要。

马布的音色清脆悠扬,富有田野风味。音色比小唢呐圆润柔和,又有些西洋乐器双簧管色泽,兼有唢呐与双簧管的特殊风味,彝家人把它比作蝉鸣,确实有一种秋声秋色惹人醉的感觉。过去都用于独奏,是富有特色和表现力的乐器。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旋律时,嘹亮而粗犷;用它吹奏忧伤、缓慢的曲调时,深情而略带鼻音;特别在演奏到拖长的尾音时,乐声如泣如诉,极为动人。

马布曲常用习惯曲调进行发展,演奏者能够触景生情、随感而发,演奏出丰富多彩的乐曲。在乐曲中广泛运用强弱变化的长音、快速同音反复、快速打指以及频繁的倚音、下滑音和装饰音等,还常在乐曲中模拟各种鸟兽的鸣叫。传统的马布独奏曲有,《猛虎出洞》、《布谷过山》、《晨风摇竹》、《万马奔滩》等,越西、甘洛流行的马布曲有《放羊调》、《放狗撵山》、《丰收调》、《晚牧调》、《山弦调》和《快乐调》、《悲哀调》等。在凉山彝族中,马布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和平时生活闲暇,也用于丧事。民间流行着这一习俗:父母去世逝时,出嫁的女儿邀请村里最好的乐手到娘家来吹奏马布,以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每逢节日、喜庆或劳动之余,彝家的小伙子们喜爱吹起马布,以休闲自娱。现在“马布”除常用于独奏外,也用于民族乐队中。

【基本特征】

1、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为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有独特的形式和结构特点。

2、有独特的吹奏法,用循环换气,使乐声从始至终不断。

3、音色清脆悠扬,富有田野风味,兼有唢呐与双簧管的特色,彝家人比作蝉鸣。

【基本价值】

1、马布是彝族独有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

2、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群众基础和使用价值。

3、马布音乐表现出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

4、马布广泛用于彝族群众的生活中,尤其在重大场合,深受彝家人喜爱。

推荐越西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彝族也感兴趣:
越西县导航

下一篇:彝族月琴音乐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