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日照 > 东港区
东港区民间故事

东港区民间故事

明朝末年,日照安家岭有个叫安北王的首领,胶东薛家岛有个叫薛平王的首领。这二王过去相互不错,你来我往,而后来为争地盘,二人在酒桌上翻了脸,双方便发起了战争。安北王率先带着人马来犯薛家岛,薛平王没有思想准备,人马伤亡惨重。后来薛平王1跑到诸城的一个山上,重整旗鼓,养兵屯粮,招集了一些英雄好汉。

安北王占据地盘后,因胜利而忘乎所以。薛平王在诸城招兵买马整整三年,兵精粮足,于是带人马杀回薛家岛。两兵相接,安北王招架不了,节节败退,被薛平王追杀到安家岭,并继续往南逃,一路被追赶到海边,走投无路。正在危机之时,突然,天色大变,云雾翻滚,电闪雷鸣,大浪滔天,海水猛涨,此时安北王的马如张开了翅膀,越过海水飞到了海嘴上。薛平王正要追上,又一个雷闪,海水又高了一丈,将薛平王拦在了海边。薛平王站在沙滩上看着浊浪滔天,海水猛涨,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回营,安北王他活不了,海水会淹没他。”

却说安北王逃到海嘴上,海水吞没了海嘴四周,仅留下一圈,安北王只好在此待了一夜。第二天安北王站在海嘴上鸣鼓摆旗,海边渔民闻讯划船赶到,安北王便乘坐着渔民的船出了海嘴,回到了老家,从此偃旗息鼓。

后来,在安北王逃走的海嘴上,生出了绿草,石缝里流出了淡水。至今海水也没有淹没它,常常有遇险的渔民和误了潮汛的赶海人来这里避难,因此人们便叫东海嘴为“逃活拦”。

桃花岛俗名:“逃活栏”,位于黄海之滨,太公山下,是日照市内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该岛隶属于东港区秦楼街道桃花岛村,距岸1000米,海拔406米。桃花岛四周是岩石构造,渐近岛心是绵延数百米的海沙,岛中心有一甜水小泉,岛上各种植物茂盛,繁殖着药用的土元(俗称土鳖),并生长着一种近似桃树的灌生乔木。近年来,人工种植的桃树每到春天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全岛东西宽500米,南北长700米,面积350000平方米,80%为岩石,经上千年海浪的淘凿,形成了各具形态、怪石矗立的天然景观,古迹有梳妆台、祭礼台、香炉石、试剑石、天女洗澡池等。周围的岩礁上生长着品种繁多的海螺、牡蛎、海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来此观赏游玩。

相传古时南夷进犯此地,安北王率兵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落北而逃。当逃至此处时,对面大海挡住,后有追兵,仰天长叹之际,发现隔水有一小岛,便紧勒坐骑乌龙马缰,直冲小岛而去。待追兵赶到时,只见海雾弥漫,海水暴涨,追兵以为安北王已投海自绝,便退兵而去。翌日,退潮后,安北王骑马泅渡到岸,并许愿在岛上修建海神像和坐骑乌龙马像,但因战乱,此愿未能实现。其后人每年来此祭祀,故取名此岛为“逃活岛”以示纪念,后演变为“桃花岛”。

改革开放以来,桃花岛村根据自己的优势,于93年开发了桃花岛,在岛上养殖着鲍鱼、海参、梭子蟹,并在岛附近海域散养着海参、鲍鱼、杂色蛤、牡蛎等海珍品。

同时,在桃花岛海岸西侧修筑了渔业码头,并建成了神水泉、逢生阁、观涛亭等景点。桃花岛人将加大开发力度,丰富桃花岛文化,使桃花岛成为一个集天然生长、水产养殖、观光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有一次,海水又上涨,眼看就要淹到了现今县城附近。当时县城附近有一个村住着任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任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以至发生家族武斗。但眼看洪水灾难来临,两个家族的族长决定放弃前嫌,碰头商讨如何带领全村人逃避洪水灾难。最后,两位族长决定带领全村老少开始动工造船。在造船过程中,任氏家族和王氏家族再也没有发生过争执,只顾齐心协力将大船造好。船造好了,全村老少在洪水到来之前也都安全的躲到了这只庞大的木船上。木船随海水漂荡了三日三夜,忽然又遇到了海上暴风。狂风卷起巨浪扑到了船上,船被冲击得摇摇欲坠,但是船和船上的人们仍然安全无恙。待暴风过后,人们发现大木船被一只八脚神龟驮着。神龟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保护了全船人的生命,它自己却因劳累过度死去并变成了化石。化石凸出了海面很高,海水退后,任氏家族和王氏家族就在八脚神龟的化石背上定居了下来。后来日照境内又多次发生水灾,但即使任家台村周围方圆数十里全淹没了,任家台村仍然没事。任氏家族和王氏家族永远也不必担心被海水淹没,他们也就一代代和和睦睦生存了下来。传说中的“丝山尖上挂浮柴,任家台上蒙脚面”,意思就是说水涨任家台的地势也会高,甚至会高于东港区秦楼境内海拔最高的丝山山顶。即使丝山顶被淹没,任家台水面也只是刚刚蒙脚面,这大概就是八脚神龟的灵气所致。由此印证了上述传说的真实性。

推荐东港区更多民俗文化
东港区导航

下一篇:回龙观传说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