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围画
炕围画,亦称墙围画、墙围,是陕西地方文化中一种地域鲜明的造型艺术,炕围画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曾经影响在晋北一带影响深远。2008年,炕围画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考证,炕围画应该脱胎于我国古代壁画,同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彩画一样,皆为建筑彩画艺术的一种。因为但炕围画的创作者都是民间工匠,历来不为官方重视,因而史书无记载,难以考证其起源。
炕围画是特殊地域的特殊产物。晋北一带因黄土高原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偏低,农村中家家户户都用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弄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之累。后来人们又在墙面上绘制简单的线条装饰,最初的炕围画就出现了。在之后,人们又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这时的炕围画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因此,炕围画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了。
炕围画一般由风箱部分、锅台部分和炕围部分组成,不仅能够有固化墙壁、遮挡粉尘,而且还具有美化居室的作用。并且,炕围画可以长期保存,数十年后用清水抹擦,依旧晶莹亮丽,宛若新作,因此颇受群众的欢迎。
炕围画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具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民族民间风习生活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