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仗鼓
黎阳仗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阳仗鼓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传说公元7世纪初(隋末)保境安民的英雄汪华血战沙场时,就用《仗鼓》以壮军威,得胜之日也用《仗鼓》欢庆胜利。因此,《仗鼓》又叫《战鼓》,也称《得胜鼓》。
在民间,黎阳仗鼓一直被视为“神祉”一般,平时不得轻易擂响,只有在祭神、祀祖、庙会等隆重庄严的场合才能组织队伍演奏。明清时期的官衙,在重大节庆典礼或迎接重要1时也借用仗鼓以作仪仗。
仗鼓以杂木作围,用牛皮蒙双面,上下鼓边镶嵌着两圈密集的铜钉包(便于击打)。鼓呈扁圆形,直径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样式极为古朴。击打时,一人一鼓用红缎带斜背于身前,左手持鼓环,右手执鼓槌,一般庆典不得少于一班(四鼓、两笛、一云锣为一班)。场面越大,庆典越隆重,启用的仗鼓班数就越多。
黎阳仗鼓在古徽州久负盛名。为了祭祀先祖,黎阳人每年都要在汪华当年秋操练兵的八月隆重举办大型庙会,叫作“八月靖阳”;是时,“打仗鼓”、“跑马”、“磨豆腐”等传统民俗游艺活动就红红火火地闹开了。庙会的正日是农历的8月13日,一直要打到庙会结束。先是每天四鼓二笛一锣为一班,轮流上阵,夜夜击鼓奏乐,走遍黎阳的大街小巷。在“咚,咚,咚”的仗鼓声中,村民们扫村落、接亲友、筹庙会,喜庆的气氛日益浓郁。到了庙会的前一夜菩萨出游时,24位武士打扮的后生同时上街“打仗鼓”出游。那雄壮威武的鼓点,缓时声声如雷、九天回响,急时排山倒海、气势如虹,再加上悠扬的曲笛、清脆的云锣,大有当年汪华“沙场秋点兵”的遗韵。
仗鼓在演奏时可以无限反复,仗鼓的击法有单击,双击,前后左右绕边击等多种,配以曲笛、云锣等民族乐器伴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极其强烈。屯溪地区流传着“听见仗鼓响,就往黎阳赶”的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