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第四批国家级)
正一天师道音乐渊远流长,她既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作为宗教形式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内容。天师道音乐作为斋醮科仪不可缺少的部分,晋·葛洪在《抱朴子·道意篇》中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首,守清虚坐,乞求福愿”。表达了一种天人感应,人神相通的宗教思想。
千余年来,天师道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广泛地吸取了唐、宋以来的宫廷音乐,其区域特色以江西赣剧的“弋阳腔”为主,而道教独创的“上清腔”则是主腔调。宋元以后,张天师“主管三山符箓”又“掌管天下道教事”,故天师道音乐又极大地影响了江南的各大道派。
东汉安元年(公元142年)第一代天师创立道教,民间在“喝符水”、“念咒术”的法术中,就已经盛行以击鼓、敲盆来烘托行法时的气氛,这便是天师道音乐的原始状态。天师道音乐作为斋醮科仪不可缺少的部分,便与斋醮科仪的“通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晋•葛洪在《抱朴子•道意篇》中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首,守清虚坐,乞求福愿”。表达了一种天人感应,人神相通的宗教思想。
千余年来,天师道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广泛地吸取了唐、宋以来的宫廷音乐,其区域特色以江西赣剧的“弋阳腔”为主,而道教独创的“上清腔”则是主腔调。宋元以后,张天师“主管三山符箓”又“掌管天下道教事”,故天师道音乐又极大地影响了江南的各大道派。故正一道音乐已流传到长江以南各省包括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就与道教正一派音乐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正一天师道音乐除经韵(念诵)部分统一之外,其他的曲牌演奏都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它类似于戏剧中的“流派”,在统一的风格下各自体现着“流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