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甘泉县
甘泉莲花灯

甘泉莲花灯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泉莲花灯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泉莲花灯,民间舞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泉莲花灯是节日喜庆秧歌的一种,舞蹈和配乐形式较为固定,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和程式,舞蹈者女手持莲花灯,男手持鱼纹灯,以代表女性阴柔的莲花和代表男性阳刚的鱼为吉祥象征。艺术风格颇有汉唐时期的宽广雄厚,又融合了鱼米之乡的委婉细腻。在表演形式上,分为“走灯”和“跑灯”两种。 莲花灯古称莲花舞,亦叫舞莲花,是一种源于隋唐宫廷娱乐的舞蹈。最初在隋炀帝于府村修建的行宫中表演。 甘泉莲花灯是甘泉县群众春节闹红火的传统民间艺术。莲花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甘泉莲花灯讲究舞者仪态万方,典雅端庄,动若风吹莲眵,鲤鱼翔底;静若芙蓉争艳,处子朝阳。如在夜间表演,但见粼光闪烁,秀女仙姬婆娑穿行于莲叶碧波间,其声莺莺,其舞婀娜,别有一番意境。这种艺术形式,与充满阳刚之气的“延安五鼓相比,在气韵审美上多了几份宫廷的雅致,少了几份乡野的粗犷。 莲花灯是甘泉特有的民间魂宝,艺术品位不断革新,既承袭了传统文化乏精华,又融合了现代意识。莲花灯艺术形式,以代表着女性阴柔的莲花和男性的阳剐的鱼为吉祥图案,舞蹈者手中各持莲花灯、鱼纹灯,在既类似于关中秦音,又类似于塞北信天游的“水船调’’伴奏下且歌且舞,是综合艺术,包含着连年有余、吉祥如意的喜庆气氛。 甘泉莲花灯表演形式分为两种:“走灯”和“跑灯”。走灯即过街表演,基本以转变图案前进的形式进行,步伐有圆场步、散膀端灯步、左跳举灯步、交叉划灯步、乐舞步、信息步、秧歌步七种。“跑灯’’为场地表演,以穿插变化吉祥图案为主,主要有仙女下凡,鱼跃龙门,鱼戏莲花,张灯结彩等。跑灯用碎步移动。“甘泉莲花灯”于1999年正月在延安市秧歌会演中首次演出,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沿街群众翘首以待,争相观赏,各种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在全市形成了“甘泉莲花灯”轰动效应。此后,在延安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延安市迎千禧广场文艺演出和延安市2000年、2001年新春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中,“甘泉莲花灯”作为压轴大戏,一次次把欢庆气氛推向0。 甘泉莲花灯据传说的隋末形成以来,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经过1000多年的流传,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民俗性特征:甘泉莲花灯简约质朴,是民间恭贺新春的秧歌;程式化特征:甘泉莲花灯的表演动作和伴奏乐都有固定的程式;多源性特征:甘泉莲花灯的服饰既道具既有北方民间表演特征又有南方民间衣饰特征;伴奏音乐既以关中秦音,又以陕北信天游。稀有性特征:榆林、延安各县区的秧歌大同小异,基本上不是鼓乐就是伞扇走场,唯有甘泉莲花灯一反陕北武秧歌路子,走了一种风格文雅,动作端庄的路子。 象征性特征:表演过程中,有“仙女下凡”、“鱼跃龙门”、“鱼戏莲花”、“连年有余”、“吉祥如意”、“张灯结彩”等多种象征手法。 传奇性特征:相传隋炀帝北巡到甘泉府村川时,遇上了宠妃薄姬,薄姬与乐工宫女们在府村驿宫演出了宫庭莲花灯,随后表演的舞女、乐工就留在了当地,“莲花灯”从此在甘泉落地扎根。 甘泉莲花灯相传是隋炀帝北巡时,在临真县(甘泉旧称)府村川羁留,纳府村川少女薄姬为妃,甚为宠爱,薄姬携乐工、宫女制演了“莲花灯”,随后此舞从宫庭流入民间,因此“甘泉莲花灯”是从隋时宫庭舞演化而来,甘泉劳山出土的宋代画像砖也只其有形象而无文字说明,其伴奏乐调既似秦音又似陕北信天游,似陕北民间风格。 甘泉因“美水泉”而得名。“美水泉”因隋炀帝发现赐名,并为贡水。贡水百余年,民甚苦。后县令孟其瑞疾民苦,以官印封泉,苦役随止。陕北说书小戏《美水县令》中,通过孟县令与“五香居”老板娘的对话,集中展示了孟县令解民于倒悬的心理转变过程。“昨夜秉烛拟奏折,笔重千钧墨难落。甘泉为令半载过,皇室贡水民怨多。”戏剧歌颂了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县令。全剧以情动人,以陕北说书剧表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相得益彰。剧情所表现的主题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无不具有典型意义。历史是沉重的,传说是美丽的。现在的美水泉已经造福人民,美水酒、豆腐干系列产品名扬天下,甘泉人民在“建设工业经济强县、农业产业大县、特色产业名县、陕北生态第一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陕西省甘泉县,是革命老区延安市南部的一个山区县,甘泉县名因城南神麓山下美水泉而得。甘泉县南距省会城市西安333公里,北距延安市37公里,东与宝塔区为邻,西与志丹县接壤,北与安塞县划界,南与富县毗邻,西(安)神(木)铁路、210国道、甘(泉)吴(旗)公路交会而过。全县辖3镇5乡116个行政村,295个自然村,面积2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汉族人口占99.88%。甘泉县属陕北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涧地平展,谷宽梁缓,间有少数残丘低峁,洛河谷地较为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0%,境内最高处海拔1625米,最低海拔950米,境内有大小溪流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7条,最大河流为洛河,流经本县95公里。甘泉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6.8℃,最低气温-26.1℃,年降水量526.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8天。甘泉县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矿泉水和紫砂土,已探明石油贮油面积272.1平方公里,贮量7499万吨;天然气贮量200立方千米。 甘泉县历史悠久,西周有史载,秦直道穿境而过,自古以来为边塞之地,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冲突时的必争之地,有史以来战争不断,因此,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甘泉莲花灯是节日喜庆秧歌的一种,舞蹈和配乐形式较为固定,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和程式,舞蹈者女手持莲花灯,男手持鱼纹灯,它以代表女性阴柔的莲花和代表男性阳刚的鱼为吉祥象征,在既似关中秦音,又似塞北信天游的水船调伴奏下且歌且舞,蕴含着“连年有余”、“吉祥如意”的喜庆气氛,艺术风格颇有汉唐时期的宽广雄厚,又融合了鱼米之乡的委婉细腻。在表演形式上,分为“走灯”和“跑灯”两种,走灯为过街表演,以变焕图案形式进行,步伐有圆场走,散膀端灯步,左跳步举灯、交叉划灯步、乐舞步、休息步、秧歌步七种。跑灯为场地表演,同碎步移动的跑转和图案穿插变化为主,主要队形画面有仙女下凡、鱼跃龙门、鱼戏莲花、张灯结彩等。甘泉莲花灯在不同的表演环境下,表演者表现手段不一,在过街表演时,数十名乃至上百名男士身着鲤鱼服饰,手举象征“喜庆有余”的大红鲤鱼灯穿插于身穿莲花服饰、双手持莲花灯的少女丛中,形成了“鱼游莲中”的表演场景。在优美动听“莲花咏”乐中,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在民间打击乐鼓点的伴奏下,时而鱼灯翻滚,时而莲花绽放,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在舞台表演中,舞蹈的基本形式不变,只是表演者按其主旋律音调随意根据欢庆内容填写,加声乐给予伴唱,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具有上述特征的甘泉莲花灯,在整个陕北秧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既是陕北秧歌的一个缩影,又另辟蹊径,表现了陕北秧歌的另类风格,它是陕北地区的优秀民间舞蹈文化,是古老陕北舞蹈的遗存。发掘、抢救、保护甘泉莲花灯,其价值有以下两点:学术价值:在陕北秧歌中,常见的有鼓乐、伞扇、水船、骑毛驴等,而甘泉莲花灯在陕北秧歌中却独树一帜,以其文雅着称,人称陕北“文秧歌”。对甘泉莲花灯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进一步丰富发展陕北秧歌的内容,拓展陕北秧歌的内涵,它的民俗特征,象征特征和传奇特征,不仅对丰富完善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史,乃至全世界民族民间舞蹈,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甘泉莲花灯。对陕北地区乃至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荐甘泉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花灯也感兴趣:
甘泉县导航

下一篇:黄陵麦秸画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