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凤凰县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银饰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苗族银首饰种类繁多,分为大件、中件、小件三大类。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达两百余件。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30道工序。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银饰品都是苗族男工匠打制。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

第一步:铸炼

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第二步:锤打

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第三步:拉丝

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第四步:搓丝

将拉好的细银丝放置在一起,用木质滚条将银丝线搓在一起。这种工艺让搓好的银丝具有独特的纹路和韧性。

第五步:掐丝

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这个过程相当精细。银匠不需模具,全凭心中想象,一气呵成。

第六步:镶嵌加固

将事先手工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

第七步:洗涤

银匠们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先用高温煮沸,去除污渍,然后用清水将银饰品表面洗涤干净。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工序十分的复杂,苗族的银饰最大的特别就是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整个工序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严格。

改革开放后,其开发前景看好。但是,银饰锻打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承传,无法择优而授,原有艺人多已年老,真正能继承银饰锻造这一精湛工艺的并不多,所以这门特色技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保护工作。

苗族银饰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在对外交往中,苗族人民把银饰作为礼品赠送友人,和藏族的哈达、汉族的珠宝一样珍贵。

苗族银饰的创制技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智慧机巧、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银饰洁白可爱、纯净无瑕、质地坚硬,正是苗族精神品质的体现。

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凰县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麻茂庭

麻茂庭(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麻茂庭,男,苗族,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马鞍山村人。1953年出生在专职从事银饰手工技艺世家。其曾祖父麻送春,从五岁起开始学艺,成为山江苗寨有名的银匠师傅。其祖父、父亲都是世代祖传的银匠师傅。从他的曾祖父到麻茂庭一家五代人都是专职从事苗族银饰制作的民间手工艺人,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麻茂庭出生在这样一...... 详细>>>

龙米谷

龙米谷(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龙米谷,男,苗族,凤凰县山江镇黄毛坪村二组农民,1948年10月出生,初小文化,苗族银饰制作-传承人,从事银器制作至今有50余年。他出身于苗族银饰制作世家,其祖父龙桂林和父亲龙文道是当时本地苗族有名的银匠。龙米谷自12岁跟表叔学艺(龙米谷父亲早逝,生前将制作技艺全部传授给张成龙),他聪明且勤于思考和创新...... 详细>>>

推荐凤凰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凤凰县导航

下一篇: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