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京台古戏台古建制作工艺
京台戏台位于安义东南约10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石鼻镇京台村中央。清乾隆十年(1745)秋建,1917年重修。原属刘氏宗庙附属建筑。1987年1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台古戏台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为86平方米,属砖木结构。墙面采用空斗式。戏台通高7.5米,宽10米,深8.5米,柱22根,檐柱口径30厘米。戏台分前台、附台、走廊、后台。
戏台由台基、台身及屋顶组成。台基高1.7米,高高的台基在台板之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箱状,而使声音产生共鸣。
戏台屋顶为四阿斗状,前台飞檐翘角。屋顶用瓦作沟,灰瓦盖面,滴水加盖石灰瓦头。脊顶中央安置有瓷瓶,瓶中插三支铁戟。屋脊两端设有砖质吻。山墙似一条昂首翘尾的大蜈蚣,故名蜈蚣墙。台身的大木结构为穿斗式四贴组成,戏台平面呈“凸”字型。台基上安装有石挂,檐口下装有木质槽道,不演出时,可装上挂板,整个戏台全封闭起来。戏台中央设有藻井,由210个龙头斗拱层层叠叠地托起四方形的藻井盖。
戏台台柱与桁梁的斜撑,全部是雕刻的狮子、鹿、凤凰等装饰件,所有附属装饰都雕刻着百姓喜闻乐见,且寓意深刻的图案。
戏台布景区有一幅古画,长3.25米,高1.93米。古画采用单线描平涂法,描绘了一个喜庆丰收的农家乐场面。在戏台后台的白色石灰墙面上,遗存有以朱色、墨色书写的当年剧团在此处演出的剧目安排表。
京台古戏台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为研究清代的民间建筑的特点、风格、装饰;研究江南地区的戏剧史;研究清代的封建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信息来源: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