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承德市 > 丰宁县
祭索伦神杆

祭索伦神杆

满族人祭祀索伦神杆是很普遍的习惯。延用这种习惯,不仅丰宁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兰旗“四旗”的旗户大家族,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一次,其它旗(如正黄、正红各旗旗族)也是如此。

祭索伦神杆活动和萨满神舞结合进行。这是满族人特有的习惯,富有宗教、迷信色彩。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索伦杆”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立上,来年二月二日解除。立杆都在族中长门或立在莫昆达(满语:家族族长)家庭四合院影壁后。高低不等,有的高一丈五尺,有的高三丈五尺。一般都是松木杆,座底有夹杆石,杆顶端安放着锡斗或木斗,斗上面插上旗别的旗号,斗内放上猪下水和五谷杂粮,让喜鹊、乌鸦等鸟类来吃,这叫做神享。很快被吃光,认为是吉利的征兆。“索伦杆”上挂着灯笼或冰灯,按时焚香,祭祀祖先。在正月十五日这天,族人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供上祖宗神牌,上一口阉割过的公猪,退光,取出下水,不除猪头和四蹄,把沙肝、漫肚油搭在背上,焚香祭租。莫昆达召集本族人丁、包衣阿哈(满语意思是家里的奴才)跪在院中,先由莫昆达安排祭祀活动,陈述祖先殷功德性和创业、立国的功绩。再把当今族人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同时把做坏事的人,进行训诫。犯了族规的人,轻者,用族鞭鞭挞,罚跪;重者,拖到祖坟前,打死勿论。

同时,请来萨满穿戴上五颜六色萨满服装,腰系腰铃、神帽,念族规训戒词(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是现编的)边说唱边跳舞,族人伴随,敲起八角鼓,打起小铜锣、太平鼓(羊皮单面手鼓),跳起萨满舞蹈。然后,在院中已搭好锅灶,把一口整猪煮熟切成肉片,族人或来宾统统吃光,以取吉兆迎祥。

满族人这种祭祀活动,不同于蒙古人祭麻尼杆子,但形式则相似。也不同于汉族人为眼病许愿立的“灯笼杆子”。“灯笼杆子”上边,插几束松枝,挂上灯笼,按时焚香,求诸神保佑,都带有迷信色彩。解放后,立杆活动已经不存在了。

满族人这种祭祀活动是为了纪念努尔哈赤创立理业前曾在长白山中挖人参,组织抗明建金活动。祭祀时所竖起一根长长的木杆,那就是努尔哈赤当年挖参用过的“索伦杆”。

满族祭祀“索伦杆”这种活动,后人又增加了新内容,这就是,不仅祭祀祖先、训戒子孙,更有庆祝“五谷丰登,预兆丰年”的意思。这时祭祀的规模扩大了,参加的人也更加广泛了。不仅满族人参加,当地的汉族人从民族习俗互相影响相互团结上,也以宾客的身份邀请参加了。把萨满神舞、训戒词变成了口头唱词,用民间小调演唱,和汉族人举行“上元”,又叫“元宵节”活动结合起来,组成秧歌队,晚上灯会,家家门首挂上彩灯、冰灯,灯笼上有各式各样田园景物,或书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预兆丰年”等吉利的词藻。秧歌队走家串户,散着路灯(香包作成)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跳萨满。萨满,传说一只鹰被火烧后化身为萨满,萨满是神与人的联接体,他即可向神讲人的需求,也可传达神的旨意,不同于汉族的神汉巫婆,又有相似的地方,曾在特定场合上过刀山、下过火海的萨满称大萨满,他有资格充任一个村落的主祭活动。没经过刀山火海洗礼的萨满称小萨满,只能主持家族小单位的祭祀活动,由于满族人信奉萨满又称为萨满教。丰宁到了晚清时期,没有大规模的族祭、跳神活动之后,可是家祭活动仍在继续,祭索伦杆子变成满族家家户户的活动。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南辛营的樱桃沟村,有一户姓谭的,人称谭六爷,是民国初年的牌头,他就信奉萨满神仪,他死后又传给长子谭××。满族家庭,也有汉族家庭,生小孩挂锁子、许跳墙和尚,声称好养活。平日给东家收魂,给西家小孩、妇女治“撞克”等,请来拘魂、除崇。解放前夕,他还身背木制的大刀,穿着萨满神仪的衣服走来串去,一群小孩围着这怪象看稀罕。

解放后,祭索伦神杆的和跳萨满神舞活动由于有迷信色彩,已经消逝了。可是,有的满族家庭如今还保留着索伦杆子。

推荐丰宁县更多民俗文化
丰宁县导航

下一篇:丰宁满族饮食习俗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