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来宾市 > 武宣县
武宣壮族独特的婚育习俗

武宣壮族独特的婚育习俗

吃剩饭

武宣壮族地区,旧时姑娘出嫁前,在娘家最后一餐,盛满一大碗饭,上面放一条鸡腿,由亲人喂食,最后要剩下几口饭,和鸡腿一起留在碗里,汤水也不能喝光,其意是要留东西给娘家,不能把食禄全带走,以示孝忠、绝贞。有的则将剩余的饭菜、汤水拿去喂牲口。据传,猪鸡吃了,可快长快大,六畜兴旺。有的把剩饭晒干,放于米缸里,日后娘家年年丰衣足食。倘若出门前这餐全部吃完,则被视为只顾公婆齐全,不顾娘家死活。此俗至今仍在偏僻壮家流传。但新娘可以自己吃饭,不用他人喂,也有的以拒吃反对这种旧习之缪传。

公鸡拜堂

建国前,男女成婚,多系父母包办。男家择吉日迎亲,举行拜堂仪式时,如遇新郎出远门或求学、逃婚、因病卧床不起等等,则由其父母抢来一只大公鸡与新娘子共拜天地和祖宗。做法是,先给大公鸡披红戴花代替新郎公举行婚礼仪式,待到宾朋鸣炮祝贺,将新娘引入洞房后,方可把公鸡抢到布置装饰毫的新笼子里休息、进餐(丰盛饭菜以待)。由的“新郎”(雄鸡)被吓得叽咕大叫不止,顿时引得观礼的人群捧腹大笑。此俗延续至解放初期,以后逐渐消失。但有些偏僻乡村,仍有择取吉日,新郎因疾病无法拜堂,在家族寻找同班同龄男子代替新郎拜堂完婚,这比公鸡取代好多了。

带路鸡

亦称“跟脚鸡”,是壮族和其他民族惯用之信物。一是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早),夫妻俩回门(回娘家),有当晚或第二天返程时,娘家要送给一只带路鸡(跟脚鸡),以示嫁出门后,不能忘记外家这条路,要经常回来走往,有这雄姿勃勃的公鸡仔带路,就不会迷途……。二是生下第一个孩子,满月后,背回娘家走亲,转回夫家时,外婆或舅娘要送给外甥一只带路鸡(雄雌不拘),以示对娃娃像母鸡抱仔那样关怀看他(她)的成长。大了走上富贵之道,不能忘记外家这条路。“带路鸡”,是一种吉祥祝愿的寄托,因而选择雄姿勃勃的青年公鸡,如遇自家没有,可借别人的。

三朝、七早、十二朝之庆日

做“三朝”、“七朝”、“十二朝”是壮族的生育习俗。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杀鸡拜太公(老祖),称做“三朝”。是男孩,需捣姜片混同鸡肉煮熟祭拜;是女婴则切姜丝拌鸡肉由煮熟祭拜。俗传,男怕三、六、九(即男婴难过第三、六、九天);女怕一、四、七(即女婴难过第一,四、七天)。如能安全度过这些难关,就可养育成人。解脱了婴儿受“四六风”(即“剂带风”、“破伤风”)、产妇受“产褥风”(即破伤风)的侵袭而夭折。所以,把做“三朝”、“七早”、“十二朝”视为大事。有的在婴儿出世后十二天内,家中成人日夜轮流抱着,不让婴儿独自睡床。做十二朝时,外婆、舅娘拿鸡来和姜酒等前来祝贺外甥脱险转安,并慰劳产妇吉利安康。

小孩生下第七天,称过了“第二天”(即避免了“四六风”),这天要杀鸡拜老祖,用桃子、柚子叶给婴儿洗澡驱邪,外婆和亲友送鸡送蛋、糯米甜酒和小孩衣物等礼品为产妇、婴儿祝贺、添福、纳彩。主人必须设宴招待。

小孩生下第十二天,称过“三关保平安”(即解脱了“产褥风”、“剂带风”、“破伤风”),母子度过了十二道难关。这天,主家要大摆酒席,隆重庆贺,并放话张扬,或通知亲友赴宴。有的杀猪和杀鸡宰鸭备好佳肴喜迎宾客。娘家的外婆、舅娘则邀约族上的女亲挑担子(内有鸡、蛋、糯米甜酒、福禄糕、大米和小孩的帽子、裙子以及衣物)等前来贺喜。来参加“三朝”、“七早”、“十二朝”赴宴的绝大多数是女客。

脚锁、颈圈

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因缺医少药,生育的小孩十有八九难以养活,有人信神信邪,跑去找巫婆卜卦,求神问鬼。请神汉喃咄驱邪。后有茅山道教师傅说,小孩死在“三朝”、“七早”、“十二朝”,不是妖魔捉弄,而是阎罗王派牛头、马面来牵走。只要给小孩戴上“脚锁”或“颈圈”就可以冲过“十二关”,确保平安。于是,人们信以为真。此风就这样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一般要戴到满12岁,方可卸下脱险。

近年来,随着壮族的文化教育在发展,群众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旧习俗逐渐消失,只是那些居住在偏僻的山弄里之极少数壮家人还稍有保留着。

“脚锁”、“颈圈”,有用银质或铜质的,亦有少数以铁线镀上银质的。旨在防役恶邪侵袭。实为强加在小孩颈项、脚上的精神枷锁,本应早日废除。

头箍帽

头箍帽是壮族服饰习俗。已婚妇女落夫家后,常戴不封顶的黑色头箍帽,额前正中帽缘镶嵌一颗绿色珠子,以示自己已有配偶。若有男子盲目追求,则被视为糊涂、愚昧者,甚至遭到社会上人们的嘲笑与讽刺。

武宣县城乡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眼睛没有宝,姑娘喊大嫂……南瓜做头袋,大嫂喊妹仔……”以比挖苦讥笑那些不了解对方已婚或未婚,盲目求爱的男子。

推荐武宣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习俗也感兴趣:
武宣县导航

下一篇:那坡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