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蒲城县
蒲城杆火技艺

蒲城杆火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城杆火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城杆火技艺是陕西渭南蒲城县的传统手工技艺。杆火是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杆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使杆火更有几分神秘感,又带有几分传奇。

从南宋时期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为“敬火神”日,杆火艺人都会按长幼排列,聚集在村外的火神庙,焚香虔诚地跪拜祭祀火神,并燃放烟花、杆火,以求在一年的生活、劳动和烟花、杆火生产制作中能够平安免灾。后因火神庙被毁,艺人们则以每年四家联合轮流主持在原庙遗址上进行“敬火神”活动,近千年来,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也使杆火这一古老的焰火艺术流传至今。

杆火全部为手工制作,工艺繁复,从安装燃爆器件(上活)算起,有“要做花炮,七十二套”之说。杆火分为文火和武火,又称为文程子和武程子。每种程子都有不同内容。文火是造型,一个造型就是一杆火,先根据造型需要,设计火线,再经过破篾、烧烤造型、蘸水定型、纸胶扎缠、大小分层、组装成形、装饰上活、装封底盖、装箱等工序。文火燃放前是叠放的,燃放时机关自动打开。武火是首先用铁棍或竹杆造成架子,通常叫火斗(可多次使用),然后设计造型,上活、连接火线、装潢外表、上杆。一般的文、武火高4-12米,一杆火需要3至5天的时间制作,而文火中的笸篮杆和文武双全的老杆制作最为繁杂,需要成个月的时间,制作工艺也最为精湛,可制成十二至二十四层,最高可达二十多米。施放杆火时,用“码子”(火箭式导火索)自动点火燃放。首先以火船、火马、盘火、地摊子为开场花火,火船、火马一般由人驾驶,在全场跑动,渲染气氛;然后施放文火、武火。文武并重,火树银花、争奇斗妍、奇妙壮观。

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建筑造型、人物活动为内容制作、表演的蒲城杆火造型涉猎广泛、包罗万象、趣味高雅、形象逼真、如梦如幻。燃放时,变化无穷、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神奇莫测,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被人们誉为“焰火奇观”。

诗人张崇健曾形象地描述过蒲城杆火燃放时的情景:“火树银花幻是真,元宵月朗艳阳辰;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

要施放杆火必须通盘考虑,以每杆火间隔距离为10米左右,设计杆火分布图,根据分布图选择空旷的施放场地,栽杆燃放。

杆火分为全架(96个杆,另加2个老杆,2盘笸篮火,共100杆)、半架(50个杆)、一角(25个杆)三种。全架火花费较大,在民间极少燃放,清光绪七年(1881年)在县城内放过一次后,一百多年来再未曾放过。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蒲城杆火艺术进行了保护,杆火艺术获得了新生,多次受邀到国内许多城市和国外进行演出。

1957年至1960年,先后四进北京表演杆火艺术,参加过建国十周年大庆

等庆典活动,曾在天安门广场、北海公园进行燃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共和国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1987年10月,应邀赴法国表演,赢得法国总统密特朗“焰火放异彩,海内灿光华”的赠词。

1988年7月,在首届深圳荔枝节上,蒲城杆火又使中外朋友和港、澳、台同胞大饱眼福。

1990年10月,蒲城杆火在首届“西安焰火节”开幕式上,以“古城焰火,百年奇观”的绝技,荣获了“最佳焰火晚会奖”。

199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与国务委员-等,在布达拉宫外观看了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庆典活动中的蒲城杆火表演,谱写了民族大团结的又一曲赞歌。

1992年7月,应日本邀请,参加了“中日友好十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亲笔题词:“焰火齐放盐川夜,万民共赏友谊花”。

1993年,原国家主席-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东亚运动会开幕式上,观看了蒲城杆火表演。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兹克说:“东亚运动会上的烟花,是我最欣赏的表演,真了不起!”

蒲城杆火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

主要特征

1、杆火属宫廷低空焰火,据说,杆火古时只为皇家燃放。由于其规格高、花费大、工艺复杂,因此燃放的次数极少。

2、杆火是以杆固定和连接,用架子或火斗造型的一种焰火艺术。

3、杆火可以用焰火的形式将神话故事、建筑造型、人物活动等表现出来,把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

4、杆火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可不断创新。

5、杆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使杆火更有几分神秘感,又带有几分传奇。

主要价值

杆火作为唯一传世的低空焰火艺术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

1、艺术价值。杆火制作工艺复杂、造型多变、施放要求高,有极强的观赏性。

2、学术价值。杆火艺术历史久远,常在皇家、宫廷燃放,通过研究可填补宫廷焰火艺术在历史记载中的空白。

3、经济价值。杆火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作为一种焰火艺术,通过推广将逐渐为世人所知,可为大型活动、旅游项目表演,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展示中华古老的文明魅力。通过杆火艺术让世界了解中华焰火文化的神奇,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

历史渊源

据蒲城县志记载,蒲城杆火产生于南宋(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相传,唐初孙思邈利用蒲城县盛产的硫磺、芒硝发明了最早的火药。雷坊村人利用火药加以配方,制作成了烟花爆竹。

盛唐时,古都长安每年元宵节及各种庆典必燃放蒲城爆竹花火。到了南宋(公元1130年),雷坊村一带的花火有了更大的发展。花火艺人将花筒、爆竹、蹿子与花灯相联,创造出样式独特的杆火。至清朝杆火发展至鼎盛。

蒲城杆火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方以延续至今,它以独有的艺术感染力闻名中外。早在宋、元、明、清各朝,雷坊村杆火均有施放,大多为达官贵人及宫廷施放;民间因为制作繁复、工艺讲究、造价昂贵,所以施放很少,因而杆火的传承及辐射影响区域都相对狭小,很少有人知道杆火艺术。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蒲城杆火走出蒲城,走向全国,先后四进北京表演,参加了国庆大典等活动。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雷坊村的“火神庙”被毁,杆火艺术遭受冷落、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蒲城县政府的指导支持下,蒲城杆火重放异彩,在国内外一些重大庆典活动中显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物品

蒲城杆火主要用铁棍、竹条等材料做成架子(火斗),支撑火斗的底架为木杆,火斗上安装的火产品有炮竹、花筒、起活等,外表用彩纸装潢。

杆火中文火的造型有天女散花、鱼龙变化、葡萄架、天坛、状元祭塔、八仙过海、葵花架、九连宫灯、大雁塔、小雁塔、玉楼塔、花篮、草船借箭、花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安门、凯旋门、八蛮进宝、四贤册、大丰收等各种戏剧、传说、建筑造型。武火的造型有孙猴撒尿、莲鲤生子、对打火斗、三打白骨精、孙猴转伞、葵花向阳、花篮花开、三英战吕布、斗子、铁树开花、电打火伞、宫斗、猪八戒背媳妇、炮打襄阳城、哪咤闹海、金蜂齐鸣等。老杆、笸篮杆、火船、火马为施放杆火时的招牌造型和开场渲染气氛的火产品。文武火共有百余种造型。

推荐蒲城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蒲城县导航

下一篇:渭北面花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