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会
唐场在明末清初,只是一个幺店子,叫古镇幺店子.周围数十里,没有一个大集镇,群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买卖都不方便.清康熙二年(1644),唐、胡、李、万、周、熊几姓人,开始发起兴修唐场。建场后即发出请贴,邀请各地商贩前来赶场交流。为进一步繁荣市场,搞出特色,还开辟了一个牛市。特意派人到王泗牛市坝扫回低灰和牛粪渣,撒在新辟的牛市坝,以兆牛市的兴旺。经过建场者的多方努力,唐场便日渐发展起来。
后来外省来唐场经商、落业者日多,经济实力雄厚,又在场上修建了湖广馆、贵州馆、江西馆、陕西馆等,各置会产,各自联系外省客商来大邑开展牲畜、药材、棉纱、布匹等贸易。江西、湖广两馆还修了戏台。就这样,社会交往活跃了,经济也逐渐繁荣了。随着历史的发展,镇上各商业行会也纷纷成立.为了角逐市场,本地商界也不甘示弱,药业会修了药王阁,商业会修了川王庙,并选择春耕备耕阶段,举办春分会,进行农用物资交流,并演唱春分戏,以吸引远近客商,这就是春分会的起源。
春分是我国农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一般都在农历二月下旬,过了这个节气,农业生产便进入备耕阶段.大邑县唐场镇以春分作会期,交流备耕物资,开展群众性文娱的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在明末清初,只是一个幺店子,叫古镇幺店子.周围数十里,没有一个大集镇,群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买卖都不方便.清康熙二年(1644),唐、胡、李、万、周、熊几姓人,开始发起兴修唐场。后来在正街主要摆玉器和洋广百货。玉器出售玉圈、玉簪、玉环、玉花等装饰品;炉城帮出售稀有珍贵的药材、山货,同时收购当地的卡带、祈布(藏族宗教用品)、土布、唐场豆腐乳、绸缎、棉布等。河边街道高巷子陈列竹、木、铁、石制的农具和用具。举凡晒垫、箩筐、梨、耙、水车、锄棒、锄头、镰刀、牵绳、欠索等等,应有尽有。晒垫堆得像房屋,一堆连一堆,竹器和儿童玩具横挂竹杆,一排连一排。丰富多彩的农具陈列竹有序,几乎把唐场包了大半边。
唐场春分耕牛、农具交流会。以交流耕牛农具为主,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由于规模小、内容单薄,文娱活动不多,光景大不如前。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