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剪纸
剪纸起源于战国时期,至北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到图案花样,镂刻金银箔粘贴、窗花、灯彩装饰、皮影人物、节日剪花等。艺人以刀代笔,通过画、剪、刻等技法,加上点染、着色等技巧,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在嘉兴各县(市、区)农村非常流行。海宁斜桥镇及嘉善魏塘镇、西塘镇的剪纸具有代表性。
剪纸的工具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彩色纸(多为红色纸)就可以了。剪纸技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折叠剪纸法。就是将一张方纸折三四折,剪好图样,展开后,几个同样的图样重复出现围成一圈,并呈圆形,这种形式称为“团花”。折叠剪纸不必刻意设计图案,随手而剪就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变化万千,其乐无穷。二是对称剪纸法。将一张正方形纸中间对折,在上面画出图样,剪好的图样左右(或上下)两半能完全吻合。三是阴阳剪纸法。在一张纸上画好图样,剪好后,块块纸片、条条纸线都相连。把它展开,图样一面是空心的为阴,一面是实心的为阳。
嘉兴剪纸的基本特点是:取材广泛,内容与江南民间生活紧密相关,多反映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体现出民众的审美爱好。常见的图案往往是传统主题,有凤凰、喜鹊、蝴蝶、桃子、花篮、瓜果、寿星、福星、财神、仙姑等,也有蚕桑生产、田间劳作、风景、花卉、人物造型等。有些剪纸也以传说、神话为内容。表达方式上,嘉兴剪纸常将借物、符号与谐音体现的寓意结合在一起。用谐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连年有余”,图案为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喜上眉梢”,图案为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
嘉兴民间剪纸艺人较多,如海宁的王钱松,在他的传授下,海宁斜桥镇已有两百多人初步学会了剪纸艺术。
嘉兴剪纸艺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注重刻工或照样剪刻,缺乏创作和创新能力,还有待培训提高。
嘉兴剪纸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