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泾县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泾县宫庭木梳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主要产于该县榔桥镇,榔桥镇木梳生产一直在该镇民间盛行,其制作工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该县年产量8000多万把,占全国木梳产量的70%,产值近2亿元。2006年8月,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梳之乡”称号。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汉乐府《木兰诗》中就有“脱帽著头”、“当窗理云鬓”等诗句,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梳子的紧密联系。用木梳梳发,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头皮和颅内营养吸收。隋代医学家巢元指出“梳头有畅通血脉,使发不白的作用”,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木梳制作工艺是一门纯手工制品,它做工精细、齿体圆滑、手感舒适。木梳具有不产生静电,不拉伸头发的作用,乌发、止痒,长期使用不仅护发美发,更能提神醒脑健脑,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达到解除疲劳之功效,是一项非常珍贵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达64.8%,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泾县汉初即置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历代文人纷至沓来,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来该县桃花潭镇时所作,而汪伦曾为泾县县令。由此可见,泾县具有生产木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宫庭木梳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梳工艺,采用高温高压等18道工艺独特工艺处理,结合现代磨齿抛光等独特手工工艺精致而成。其色泽美观自然,梳齿圆滑、光洁,其造型别致,手感极佳。不拉头发,不伤头皮,且不带静电,长期使用可有效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具有清脑提神,滋养头发,促进睡眠等功效,是居家、旅行所必备的天然绿色生活用品。已开发出实用、工艺、旅游、保健、精品和宠物木梳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和港澳台。200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曾将“宫庭”牌木梳作为礼物赠送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2005年至今,“宫庭”牌木梳已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名牌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木梳手工业生产模式形成巨大冲击。木梳工艺规模小、周期长、成本高,跟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梳子产品相比,宫庭木梳依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经过锯坯、开齿、剔齿、绕背、抛光等十几道手工工艺才能形成成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在市场上越来越显得被动。而近年来,泾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走出乡村,剩下的年轻人也很少有人愿意去从事木梳的手工制作。眼下,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宫庭木梳手工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泾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泾县导航

下一篇:徽州墙头画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