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湖州市 > 长兴县
林城双狮

林城双狮

狮舞源于佛教,最早以“花会”形式出现,肇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乡村的房屋门口,桥头两侧、公共场地等尚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狮,人们以狮子为避邪之物、吉祥象征,并在敬神祭祖时,以舞狮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良好愿望。狮舞一般在正月或喜庆节日由狮子班达一特定组织进行活动。每遇狮子班进村演出,都有专人报信,而且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非凡,示意吉祥降临。

20世纪初由在上海从艺的“二和尚、三和尚”(艺名)收徒授艺而传入当地,流派为“北狮”。每逢过年或喜庆节日,双狮都应邀演出,尤其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林城双狮要到邻近村庄挨家挨户拜年,称作“拜门子”。1956年林城双狮参加原嘉兴地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随即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等奖,并且被选中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后因故未能成行,其间,林城双狮曾受得京剧大师盖叫天指导。1959年当地舞狮赴杭州参加国庆10周年踩街活动,后又应邀到上海、金华、绍兴巡回演出40余场,影响广泛。

林城双狮一般由“急急风”锣鼓入场(也可播放专门的音乐),每头狮子由两人合扮,前者双手握住狮头道具戴在头上,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的腰带,身披着用麻、羊毛编织加工而成的狮皮。一对狮子(一雌一雄)欢跃起舞,其动作有蹦跳、欢跳、狮子直立、双狮对吻、搔痒、狮子攀桌、狮下桌前跳、狮下桌侧跳、狮子打滚等,舞狮者动作难度较大,要经过不断艰苦操练方能胜任。为突出观赏性,舞狮者往往增加舞蹈难度,设置桌、凳、梯等不同的攀沿道具,狮子要从“一桌半”登高直至“三桌半”(叠起3只桌子和一只凳子约3米高)。在大户人家办喜事时会有“拜门子”表演,届时,舞狮者会以表演能达到的高度来“讨彩”,舞得越高越险,邀请狮舞表演的户主给的“彩头”就会越多。林城双狮演出时间因观众需要而定,一般可达10—30分钟。有时根据需要,还会设置抛绣球表演(舞蹈稍有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数场合不设板凳等道具,而是以大狮子、小狮子数量多(4只至20只,甚至更多)来突出气势,展现喜庆场面。改革后的双狮表演还有一至两只小狮子参加演出,单人扮演的小狮子,狮皮与四肢是连在一起的整体服装。每只小狮子由一位12岁左右的小男孩表演,表现狮子灵活、天真、可爱的一面,小狮的行动较为自由,但不能影响大狮的表演。小狮可多作“跑跳”、“欢跳”、“打滚”、“翻斤斗”,出进场均可骑在大狮背上,增加乐趣。

信息来源:长兴县人民政府

推荐长兴县更多民俗文化
长兴县导航

下一篇:槐坎乡六都村走马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