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藏 > 那曲 > 班戈县
班戈谐钦

班戈谐钦

自2011年,班戈谐钦在藏北草原深处被挖掘而出并首次亮相-新年晚会,几-化部春节晚会、央视元宵晚会、外交部新年招待会等更大舞台的展演和传播,到2016年再次亮相“藏晚”,藏北牧区传统舞蹈——班戈谐钦,已经逐渐成为西藏的一个原生态文化品牌。

经过5年的打磨,班戈谐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不断加深、认识在不断深化、自信在不断增强。

舞从草原来

天湖纳木措辽阔宁静,神山念青唐古拉千年守望。藏北草原深处,牛羊成群,草天相接,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2010年夏季的一天,“藏晚”剧组来到位于纳木措湖畔的班戈县尼玛乡。尼玛乡是纯牧业乡,这里就是班戈谐钦的发祥地和传承地。

“谐钦”,藏语意为大歌,凝结着藏北驮盐歌、盐粮交换歌、剪羊毛歌、打酸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放牧歌等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劳动歌舞,世世代代相传,并广泛流传于尼玛乡民间。

班戈县“谐钦”都根据每首歌的歌词内容、特点、节奏而定,舞步轻快、潇洒大方,这些方面是其他“果谐”所没有的。其传统歌词有百首之多,有20多种曲调,可组合20多种舞蹈。

2007年,来自班戈县的200多人参加了那曲赛马节表演班戈谐钦,使班戈谐钦走出了班戈县,开始被外部了解,并引起“藏晚”剧组的注意。

“希望把我区独特的原生态节目深入挖掘出来,通过藏晚这一平台推到更多电视观众面前。”传统原生态舞蹈班戈谐钦是当年“藏晚”总导演贡布力推的一个节目。

经过认真筛选,80名优秀的民间舞者从400名牧民中“海选”而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最年长的则是班戈谐钦的传承人——42岁的斯巴。

班戈谐钦据传有几百年的历史,被村里人跳了一代又一代,到了斯巴这一代,将其跳到了-新年晚会的舞台上。

“现在到了舞台上,虽然也讲究队形、节奏和整齐度,但是有些东西是必须保留的,那就是他们的原生态,他们纯朴的眼神,他们自心底里散发出来的生活热情和灿烂的笑容。”来自西藏歌舞团的编导沙丁十分看好这个原生态节目。

通过艺术的提炼,班戈谐钦被编排为《天湖之舞》,于2011年“藏晚”第一次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藏晚”剧组称之为是当年“藏晚”最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歌舞类节目。

一跳名天下

《天湖之舞》首次亮相“藏晚”后,惊艳四座,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好评。

舞台虽小,但打开的世界很大。从最初面对灯光和镜头的紧张,到现在盼望着上台展现家乡的文化,这些来自牧区的演员们在完成一个蜕变——将深藏草原深处的班戈谐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如今,《天湖之舞》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作品。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文艺晚会、2012年央视元宵晚会、外交部新年招待会、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国家-第22届“星光奖”颁奖晚会、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旅游节开幕式、2013年央视三套直通春晚节目和藏博会等各大舞台,班戈谐钦频频展现在观众面前。

厚重的皮袍、白色的皮帽、华美的服饰、欢快的舞蹈……班戈谐钦从草原深处走来,把藏北牧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展现给广大观众,也把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独具魅力的大美西藏呈现给了全世界。

2011年,班戈谐钦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获得了“全区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创作”奖等荣誉,班戈县尼玛乡还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依托班戈谐钦,班戈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用牧民自愿参加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牧民谐钦演出队,打造精品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目前,这支牧民演出队已吸收了500余名牧民演员,成为藏北草原上规模庞大、人数最多的民间演出队伍。

根植草原中

“藏北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草原,草原的内部分娩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班戈谐钦就是辽阔的藏北草原孕育而出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班戈县县长次仁扎西对班戈谐钦这一文化品牌的建设十分重视,也在不断地思考。他表示,班戈谐钦作为一种产出在藏北草原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也必须与草原的生活、文化、历史和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不断焕发出更大的魅力。

的确,班戈谐钦作为一种舞蹈,深深地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其拥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次仁扎西说,班戈县地处纳木措国家公园核心区,是纳木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班戈谐钦为代表的藏北游牧文化与纳木措国家公园形象紧密相连。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景观的完整性、文化的联系性,以打造“纳木措”文化品牌为立足点,不断做精班戈谐钦等纳木措周边特色旅游文化,既让古老的牧歌在新的时代下美丽绽放,也让世代生活于此的牧民参与融入到纳木措旅游发展之中,不断创造草原和谐幸福的新生活。

推荐班戈县更多民俗文化
班戈县导航

下一篇:那曲锅庄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