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威海 > 乳山市
姜家柳编制作技艺

姜家柳编制作技艺

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家柳编制作技艺为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簸箕是农家筛粮食必不可少的器具,从前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乳山市夏村镇簸箕姜家村,立村500多年来,男女老少都在从事簸箕编制这个行业。熟能生巧,一代一代人的长期经验积累,使姜家簸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该村的柳编作品工艺特殊,编织出来的器皿,既透气性好又不透水。柳条本身那股特殊的清香,既起防虫作用又增加食物的香气。所以,姜家簸箕是难得的环保产品,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名产。这些特点,就像现在的品牌效益一样,牢牢地固定住了客户群。所以,以前的姜家簸箕,是村里的主要支柱产业,其产品几乎垄断了乳山的市场。

编制簸箕的场地很有讲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编织。工作室建造在地下1米处,以保证冬暖夏凉,四季温差变化不大。室壁只朝南留有一进出的门,边上没有窗户。向阳性好,且利于保持室内潮湿。这样是为了保持柳条的水分适度,编织起来柔软灵活。这种工作间,当地农民叫做地窨子。其编织工艺大致为:一是浸条。首先把干条放在2米(长)×0.5米(宽)×0.5米(深)的水槽里浸泡。浸水时间视季节而定,夏泡1小时,冬泡2小时。条捞出水后,堆放起来,捂12小时,使表皮所带的水分继续向里滋润,达到里外湿度一致,增加韧性,使用起来柔软灵活。二是装线。一条梁子,两头有槽口,用力抻直两根经线,固定好线头。上好线以后,按一定的规格,量好条子的长度,把条装在梁子上,用木板压住一边,双脚踩住一边开始拾条。三是加工。用两根条的一端挑起两经线,使之交叉进行编织。编到簸箕身所需长度时,用线打结固定。来回地编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编织时松紧要一致,这样簸箕底才会平坦,筛选粮食时沙子和粮食才能分开。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均衡。这侧编好以后,再编织“龙骨”的另一侧。同样是走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簸箕坯”编好以后,进行压实整平。四是整形。把簸箕坯的后边和左右两边叠起呈喇叭口状。五是绑圈。一边准备两根条梢用皮革固定住。六是线沿。在簸箕左右两边各用10~12根条梢用皮革缠住。七是上舌头。用事先准备好的簸箕舌头钻五个孔,用皮革固定住即可。至此,一个成品簸箕就编好了。

姜家簸箕历史悠久,且具有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乳山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大的影响。

姜家柳编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推荐乳山市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乳山市导航

下一篇:乳山木头鱼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