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盘花鼓
上盘花鼓是流传在浙江临海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人民欢迎。明末清初安徽“凤阳花鼓”通过卖唱乞讨者传入临海沿海区域,在流变的过程中《上盘花鼓》又融入了当地的乡风民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上盘“花鼓”又称“花鼓戏”“打花鼓”是上盘及其附近乡镇流传广泛的民间文化的精华,它的起源与历史存在着不同的传说。
1、第一种说法是上盘花鼓,是上盘渔民独创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传统艺术,跟凤阳花鼓的曲调等不太一样,据老人们的记忆,上盘花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2、第二种说法认为上盘花鼓源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受凤阳花鼓戏的影响,将其原传统只唱不舞的坐唱花鼓戏,改变为以江南地区民间小调为基础的边唱边舞有地方特色的老鼓戏。
第二种起源于“凤阳花鼓”也有在着两个不同的传说:一个据传在明未清初,安徽凤阳一带由于旱、涝、虫灾害年年不断,当地民谣中曾说:“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因此,田园荒芜。每年秋后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成众结队身背花鼓的灾民,到江浙一带、手打花鼓、口唱小曲,以此卖艺谋生、一边表演花鼓、一边乞求资助,上盘当地的演唱艺人在凤阳花鼓传入当地时,对这种外来的歌舞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艺人们吸收和改造了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结合当地群众娱乐的需要,将原先的小调坐唱改为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和舞蹈动律上与凤阳花鼓既有共同性,又有当地群众喜欢的原来个性,与原来流传的小调演唱形式截然不同,形成了现今的“上盘花鼓”。使花鼓长期在上盘等地生根流传,并形成富有上盘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种之一,为广大群众喜看爱听。
另一个起源于“凤阳花鼓”的传说是:在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安徽大旱,凤阳一带的游荒花鼓班到江浙临海沿海一带演唱,其中有一家庭班,遭到瘟疫,父母双亡,姐妹两人,妹妹又病到,没办法姐姐插草标卖身,条件是帮助妹妹治病,舍施两具棺材,让妹妹将父母遣体带回家安葬,在家乡顶门招媚。漂亮的姐姐就嫁给那个好心人,做牛做马都无所畏。结果当时上盘渔民为姐姐孝心感动,资助银两,帮其全家回到凤阳。姐姐为感恩,孤身一人跋涉千里到上盘嫁给好心人的儿子做妾,生了两女二男。为感谢这一带的好心渔民,姐姐亲自教练两个女儿,每逢日节到寺庙演唱酬神。为了适应本地风俗,结合本地小鼓小调,开创了大鼓作表,小鼓作舞的特殊表演形式。
还有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上盘有个破落子弟,参加黄岩乱弹,因唱腔不美不能走红,回家后因生活困难,刚好碰到安徽有唱凤阳花鼓,班次不大、人数很少。于是打定主意,拉来一个在戏班不走运的琴师,两人将一对儿女妆扮起来,结合秧歌与凤阳花鼓形式,独创了上盘花鼓。女子长辫扎蝴蝶结,红衣绿裤花鞋,称花鼓婆。
风格特色播报
上盘花鼓每逢节庆、庙会随巡游队伍边行边唱边舞。基本形式为花鼓婆与花鼓公两人边唱边击鼓边对唱边舞,并互串角色,动作风趣活泼,表情诙谐幽默,舞蹈动律渗入了地方戏曲架子功于武术因素;曲调以江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并辅以伴唱、帮唱和领唱的独特形式。
艺人们根据群众要求,以江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创作了《寄生草》、《姑娘看花灯》等10余种花鼓曲调,唱词内容根据演唱需要进行编写,并逐渐配上了鼓板、二胡、笛子、三弦等民间乐器,从而使上盘花鼓从原来的一般演唱发展为边歌边舞的歌舞形式,成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
20世纪80年代后,上盘花鼓经上盘、杜桥新老艺人的传授和抢救、整理、挖掘,再经上盘专职人士革新,在音乐和表演等方面继承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受凤阳花鼓影响,但摆脱了凤阳花鼓固有的表演手法而自成一体,从原来单纯的卖唱发展成为载歌载舞的形式。
传承现状播报
1949年解放初期,上盘业余剧团以“花鼓”的文艺形式,配合清匪反霸、土改、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的政治运动,开展宣传活动,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
1956年,“上盘花鼓”在县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并参加省的会演。(代表临海县去杭州参加浙江省民间艺术观摩演出,获得极高的评价,连着谢了三次幕,还受到省长的表扬。当时,他们佩戴着民间艺术代表的征物,在杭州表演了半个月)。
同年,参加宁波专区公演获一等奖。
1957年,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公演,得到观众的好评,演员王吕园荣获优秀演员奖。
1959年,改由上盘剧团王吕员、张彩招、台州越居团周碧玲、朱芬玲、大田单香女等5人表演的“上盘花鼓”在省文艺处管明若、省群艺馆周西等,在大田开办的艺术学校老师的辅导下,将2人花鼓改为5人花鼓,先后参加地、省文艺会演,被活动组织者誉为东方的“芭蕾舞”。“上盘花鼓”再次各名扬杭城。
文革 期间,“上盘花鼓”隐埋民间。
1978年,“花鼓”重见天日,上盘的三人花鼓,又在县文艺会演中获奖。
1980年,由杜桥区(当时上盘属杜桥区管辖)文化站创编,以“小妹妹送郎参军”为内容的花鼓,在县文艺演出中,更为群众所赞赏。
1986年,上盘花鼓老艺人王吕员张彩招为台州群艺馆馆长叶烽华陪同的省民舞编委会摄像队在金杏灯琅银柱表演、录像。
1998年参加第一届“中国江南长城节”表演已来,已连续参加六届。
1999年在临海城关举办的元宵灯会上,应邀参加的上盘花鼓,博得了阵阵掌声。
2000年,临海市文化馆和台州市群艺馆分别以“上盘花鼓为基础,排练艺术舞蹈”“花鼓情”在台州市和浙江省广场文艺会演中获奖。
2001年的临海江南长城节上,5对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众多的掌声和笑声,当晚连着演出了两场,仍有观众要求加演。
2002年组织了21对花鼓表演队伍,参加第三届临海江南长城节的大型民间踩街活动。轻快的音乐、整齐的步伐,恢弘的气势,引起络大媒体的关注。使上盘花鼓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2005年参加台州市首届艺术节并获优秀奖。
2006年参加台州市首届农民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
2006年6月上盘镇花鼓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第三批)
2007年2月列入台州市第一批民族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