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中医脾胃派疗法
武氏中医脾胃派疗法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派是医学学派的分支之一,又称“补土派”,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注重脾胃在滋生诸病中的重要作用,“久病大病必伤及脾胃,反之,千头万绪,从脾胃入手,往往能收奇效”,故被称为脾胃派。
运城武氏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病机突出表现为“湿”与“滞”,具体表现为脾湿外感、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肝郁脾湿、脾胃虚弱、脾虚夹湿等症状,所以,脾胃病重在调理,治兼宣通肺气。脾胃派还认为中医的根本在学术,学术的根本在临床,临床的根本在疗效,效的根本在药性。武氏中医药材地道,经过拣、摘、揉、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锯、扎、榨等二十余道修制程序,再经过润、漂、水飞等水制过程和炒、煨、炮、煅、炼、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才能入药,严格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
武氏中医一脉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传承六代,它在继承发扬传统的中医理论的同时形成独特的理论和诊治特点,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