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 > 恩施市
恩施灯戏

恩施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施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乾隆年间,恩施灯戏由重庆传入恩施,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分布在恩施、利川、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及渝东地区等20余县市。

恩施灯戏何以能历久弥新?

恩施灯戏属单本折子戏,角色行当主要有小生、小旦、小丑三种。灯戏主要特点是“三小”,即“小情节、小人物、小戏班”。

灯戏里的演员大都是农民,演的大多是百姓的故事,故事情节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基本上不涉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历史事件,可以称为“下里巴人”。

不仅如此,恩施灯戏对服装、道具、舞台等均无严格要求,田间地头、堂屋场院随处都可“设场”演出。

“扭、跩、跳、嘻、笑、闹”,孟永香用6个字总结了灯戏的表演形式。灯戏易学、易唱、易传,即使文化水平低一点,也能跟着唱一些戏。

白杨坪最早的灯戏班叫“姜撮瓢灯戏班”,班主“姜撮瓢”是白杨坪镇洞下槽村人,目前已有九代传人,100多年历史。

恩施灯戏所展示的风俗民情,在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截至目前,恩施灯戏保存有112个剧目,剧本主要有4个来源:传统剧目如《吴豆拜年》《雪山放羊》等;与川剧、南剧合班演出剧目如《薛仁贵打摩天岭》等;从川剧、南剧移植、改编剧目如《山伯访友》等;解放后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目,如《小说媒》《拦算》等。

2007年,“恩施灯戏”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如今,恩施灯戏已成为湖北知名的地方戏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推荐恩施市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灯也感兴趣:
恩施市导航

下一篇:滚龙连厢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