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营造技艺
陕北窑洞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这里山大沟深,万壑纵横。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高原沟壑雄奇,苍凉而贫瘠,在与大自然的残酷搏斗中,造就了豪放粗犷的陕北人民,也诞生了极具特色的黄土建筑—陕北窑洞。
窑洞雏形的产生距今已有4500年的时间。到周代形成半地穴式,到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也就是现在的土窑,而窑洞建筑最辉煌的时期在明末清初。由于窑洞民居具有冬暖夏凉、节能节地、便于施工操作等特点,窑洞为广大陕北人民所接受,是陕北居民最主要的居所并沿用至今,被称为生土建筑的“活文物”。由于窑洞建筑在当地的适用性极高,窑洞营造技艺在陕北代代传承。
原生态文化建造技术与黄土窑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窑洞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环境,更是陕北文化与艺术的发源,生生不息的陕北人创造了特有的窑洞建筑技艺。
陕北窑洞民居具有保湿、节材、环保、长寿、减灾、保鲜、贮藏、经久耐居等实用价值。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聚落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