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咸宁市 > 通山
木雕(通山木雕)

木雕(通山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雕(通山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雕(通山木雕),湖北省通山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通山木雕主要流传于鄂东南的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通山木雕在北宋置县之前就已经出现,它以境内优质木材为原料,雕刻形式多样,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实地雕、镂空雕、阴雕、阳雕都有,其中大多是浮雕。通山木雕是通山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以生活风俗、神话故事为多,它所表达的主题,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具有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的特点。

通山木雕的具体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据史料记载,北宋置县之前,通山境内就有了以木雕为职业的手艺人。

魏晋至宋元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通山木雕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佛像和神像上。

明清时期是通山木雕的辉煌时期,通山境内颇为活跃的汉剧、采茶戏带动了通山木雕的发展,戏剧故事、戏剧人物都作为木雕题材内容而展现在木雕艺术作品之中,并应用于木制构建的民居、祠堂、戏台及家具装饰,出现了深度浮雕和多层次镂空技法的作品。

明代洪武年间的“三清湖广九洗川”事件,使得许多通山土著居民迁湘南、入壮乡、并江西,通山的木雕艺人将木雕技艺也随之带入到当地,保存在湘、赣一带的木雕风格一直带有通山木雕的印记。

造型特征

通山木雕大都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造型上大胆夸张,特别是那些头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衬景,但夸而有节,变化适度。通山木雕刻画人物不着意雕刻五官表情,也不拘泥于人体各部位的长短比例,而着意传神地表现人物动态,突出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具象的形体中注入了抽象因素,活跃、夸张、幽默的动势使形象充满生气,使观众在欣赏时不再注意人体结构、比例的精确度,而重点关注整体的形象。

构图特征

在构图上,通山木雕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或者一曲戏、一个故事的几个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配以图案纹样,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

雕刻技法

通山木雕传统技法主要有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留底雕刻,即被雕刻为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包括线雕、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工艺之一。无底雕刻又分为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借鉴散点- 构图,以浮雕为主,线雕、阴雕、浮雕、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等技法相配合,采用线面结合、适当保留平面、小块留地和逐层叠压的高远层次处理方式,突出木材的肌理和条纹。

创作方法

通山木雕既可在一定规格的板材上自由选择创作主题,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亦可一边听人吟诵,一边凭记忆迅即成画稿,再进行雕凿。

2010年,通山木雕被列入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11月11日,木雕(通山木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58。

推荐通山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木雕也感兴趣:
通山导航

下一篇:曹县木雕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