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抖空竹
抖空竹,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空竹是一种民间特有的音响玩具,在我国古称“空筝”,江南地区亦称之为“扯铃”、“嗡”等,流传范围极为广泛。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民间游戏“陀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相传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就曾创作有《空竹赋》。《水浒传》中也记述过宋朝时期宋江等人观赏民间艺人表演空竹的情景。可见至少在当时,民间抖空竹活动实际上便已存在了。
南京是我国传统空竹制作的“高地”之一。从竹、木选材开始直至最后完成,空竹制作大约需经大小工序70余道,批量制作时间大约要跨越春、夏、秋季,而且每道工序又受不同季节气温、湿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工艺难度较大,制作者大都需要凭藉长期积累的祖上经验进行。南京传统空竹的品种较多,大小形状重量亦不一,通常有双响、四响直至三十六响等。
南京又是我国抖空竹竞技发展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明代以后空竹制作与抖玩,在当时的大都会北京、南京尤为盛行。清代伊始,我国抖空竹已从起初的民间游戏,逐渐发展为技巧多变的杂技节目。清代中叶以来,每逢春节期间民间制嗡艺人就会在夫子庙一带设摊销售,一边表演空竹,一边向观者兜售。如此壮观场面,不仅增添了节日欢乐气氛,而且也成了传统秦淮灯会中的一大人文景观。
人们在抖玩空竹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技巧形式颇多,新奇活泼,令人目不暇接。根据普查了解,目前南京地区抖空竹的技艺形式多种多样,大约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以及正抖、反抖、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
南京空竹制作技艺属于民间工艺范畴,又是本土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材质优良、制作精美的空竹本身就具有相当意义的文化鉴藏价值,因此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做工精致的空竹皆堪称为难得之物。
抖玩空竹则更是一项广大民众十分喜爱的民俗游艺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而且具有良好的娱乐价值。期间人们又将优美的舞姿与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增添了抖玩的审美观赏情趣。因此它作为南京传统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秦淮灯彩、兽舞、踩高跷等一样,也是“秦淮灯会”历史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
传统空竹制作技艺与抖空竹竞技活动,还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南京地区民间工艺生态和民俗游艺历史的发展轨迹。历史上流传下来制嗡、抖嗡技艺的不同形式及其难度水准,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历代南京民众的创造智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