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民间故事
川沙民间故事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沙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群众基础扎实,是浦东故事的摇篮发源地。作为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包括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两部分,以浦东方言为基础,口耳相传,讲得出、听得进、记得牢、传得开。演讲时以单人为主,不讲究道具、布景与演员化妆。演讲时一人多角,主要凭借语言、手势和眼神传情达意。
自明嘉靖36年(1557年)抗倭英雄乔镗“领筑川沙城堡”至今,川沙历经沧桑460余年,方言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如明清时期的“泥龙的传说”、“川沙的传说”;民国时期的“沈毓庆和川沙毛巾”、“黄炎培与小普陀”等等。这种自发流传的故事为川沙民间故事发展打下基础。
如今,民间传说,轶事逸闻、时事快讯、新人新事,均为川沙民间故事的创作题材。说身边事、讲乡土情,川沙民间故事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代表性传承人夏友梅为领军人物的故事员创作演讲俱佳,机关、学校、街道、村镇的业余故事创作演讲人员数量多、热情高。在全国、市区故事活动中佳绩频传,川沙民间故事曾荣获上海市故事大赛“八连冠”,社会影响大。
现在的川沙民间故事从故事刻板一人讲,创新为二人讲、三人讲、配乐讲、情景讲,由于方言故事与时俱进,使年轻观众也对故事这一古老艺术喜闻乐见。使方言故事这一古老形式焕发崭新光彩。2003年,川沙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故事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