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山歌“诗三句”
大新县“诗三句”始自唐代的大新(时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盛极许多朝代,20世纪30年代从雷平、恩城、宝圩、振兴、堪圩流传入板价村一带传唱至今。
自古以来,这里的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以歌会友,以歌抒 感。到1958年的“大跃进”、“大饭堂”时期,有人认为“赶歌圩”是妨碍生产,就把“歌圩节”禁了。紧接着的“文革 ”年代,山歌作为“四旧”在“横扫”之列。一禁一扫,冷落了二十年之久,1978年以后才得以恢复。2000年,由于“诗三句”所在地域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大新县党委、政府把“诗三句”和大新县旅游业挂钩起来打造成为知名品牌,现在“诗三句”在国内、港澳地区影响极大,已成为大新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诗三句”属抒情山歌,壮语“诗腾文”(白天对唱)每句三首,前后押韵,每句限于七个主要音节,就这21个主要音节(单词)组成了一首内容完整,比喻丰富、幽默、言简意赅(是三句七言体,而且句句押韵)的山歌,歌唱起来,声音洪亮、朗朗上口,脍炙人口,音调以抒情婉转的唱法,这在山歌和诗词中少见。古今的人们沿用一男一女斗、三男五女斗、五男七女斗等唱腔组合,用它来表达男女之间情爱、内心的喜悦和痛苦,达到以歌代媒娶回老婆的程度,“诗三句”生命力如此强大,经久不衰,源泉可能在这里。
“诗三句”一般分为:入村歌、入屋歌、迎宾歌、交情歌、离别歌等五种形式;入村歌一般是男青年到另一个村找女朋友唱山歌时唱起的求对歌;入屋歌则是男青年到女方家晒棚底下向在家里的女方唱起求情歌,一直唱到能打动女方的芳心后,女方才能开门让其进屋,迎宾歌则是男方被请入屋后女方唱起迎宾歌;交情歌则是男女双方在家里交谈后,觉得双方都比较满意对方后相约到村外树林或山坡间对唱,相互加深感情;离别歌是男女双方每离开一个地方都要对唱一轮,从唱离房间开始,接着唱离床铺、离灶边、离内屋、离厅堂、离门口、离楼梯、离桥头、离山脚,一路送别一路唱,一直唱到真正分手为止,唱得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大新县“诗三句”已成为大新县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景点,它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
在我国诸多民族山歌中,诗三句的唱法独特,在壮族的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左江流域优秀民歌,它丰富的内容和独具个性的特征,对丰富和完善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史,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