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淮安剪纸

淮安剪纸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剪纸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淮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

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美的艺术享受。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遗址附近北朝时期(公元386年—公元581年)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的数幅团花剪纸,采用的是麻料纸,均为折叠型剪纸,它们的发现为我国剪纸艺术形成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于民间。

宋代,造纸业逐渐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将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成的。淮安地区的剪纸亦是从这一时期由外地传入并生根发芽,流布全市。

基本内容与主要传承人

剪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岁时节令,人们制作剪纸,美化居住环境,祈求吉祥如意。基本工序为构图、设计造型、动手制作等。原材料一般为红纸,寓意吉祥。式样有窗花、灯花、喜花、门笺、鞋花、帐帘花等。创作题材有动物、人物、历史故事、时事等。

淮安市清江浦区的剪纸以潘兰英为代表。潘兰英(1941年—),女,10岁时岁伯母学习剪纸,一剪就是60余年。经过60余年的实践与锤炼,潘兰英的剪纸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于一体,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刀法流畅、线条飘逸,不用画稿,仅凭心中构思。运剪又运纸,以剪代笔,手随心运,连绵不断,流畅飘逸,犹如“一笔画”一气呵成,令人惊叹。潘兰英的剪纸题材丰富,有福禄寿喜、人生礼俗、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等。

剪纸是一项独特的艺术,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为研究中国民俗学、社会学、民艺学以及研究中国民间剪纸史等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推荐淮安市更多民俗文化
淮安市导航

下一篇:淮安泥塑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