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湾传说
九龙湾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传说渊源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河道年久失修,黄淮流域频发水灾。到康熙初年,黄河下游到处决口,灾害连年,据清末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的著作《淮系年表》记载,清初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44年—1677年),黄河夺淮之灾的次数多达90起。自徐州砀山至涟水海口,黄河决堤七、八十处,洪泽湖高家堰决口三十多处,翟家坝决口成河九道。又据《洪泽湖志—大事记》中记载:“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黄河水倒灌入清口,冲决高家堰、翟家坝,形成大涧九条”,康熙下旨,派员修补决口,九道大涧的修补,衍生出了动人的传说。
基本内容
传说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黄河决口倒灌洪泽湖,洪泽湖大堤被冲出九条大涧。圣祖降下御旨,命河督派员堵塞决口,并要求在秋汛前完工,延误工期者必咎。
限期临近时,九条大涧已有八条合拢,仅剩一条无论如何都无法堵塞合拢。就在河督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的时候,却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他遇到一位相士,相士指点他说:“你要合拢的地方是龙脉之地,若想堵此决口非得有一个叫‘九龙’的童子祭奠,方能合得拢,否则难有所为。”为圆此梦,他一面广颁告示,一面又派人暗中寻找名叫“九龙”的男孩,却久寻不得。
一日午后,一个老者带着一男童,找到河督大人,老者对河督大人说:“我生九子,前八个孩子都已夭折,五十余岁又得一子,生年岁次壬辰(1652年),因属龙,排行九,故名九龙,今年十岁单一。得知大人今日为民治河之难,也为千百民众早日不受灾难。老夫痛下决心,领小儿来为堤献身、为民献身……。”河督深谢他的申明大义,一面命部下设宴款待,一面备厚金酬谢。
第二天,大堤顶两端聚集了数以百计的人,都在跷首以待“九龙”的出现。眼看祭祀时辰已到。此时,天空突降瓢泼大雨,决堤两端聚集的千百民众也自发地加入到合堤河工之中,只见丈二木桩上联带着用红布裹系的九龙缓缓扎入湍急的水流之中。在嚎啕呼喊中,大堤溃口终于合拢,督工领着下属齐跪在新合拢的大堤上,三叩拜天。为了纪念九龙,督工和民众便自发地在新合拢的堤面上建庙祭祀,庙称九龙庙,湾称九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