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送年节
仡佬族送年节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边县的“永兴”古称“喇撒田”,于明朝嘉靖年间建立集镇,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居住在该镇新民村(古称“巴鄂”,也称“八爱”)的仡佬族,他们自称耶倮。仡佬族认为:村子住着人,也住着神,人离不开神,神也离不开人,神树、神山、神灵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送年节”是耶倮沿袭至今的祭祀神灵、祖宗、崇拜自然、庆祝丰收、辞旧迎新、保佑平安、凝集族人的传统盛典,是仡佬人最重要的节日。
每年正月初六,庇牟(汉语称东巴或和尚)指派年轻的后生上山采集七种不同的野花枝,打上掌盘,背上背篓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收集族人自愿捐出的钱物,购买鞭炮和祭祀用品。初七一大早,庇牟领着全族人带上预先酿造的“砸杆酒”以及肉和祭品一同来到村后林中一株青杠、黄桷、夜蒿为一体的千年古树下,在树上挂上羊头和红绸带,支大锅煮“百家肉”,用七色花枝搭祭祀神坛,用“砸杆酒”、猪肉及祭品祭祀,乞求神灵保佑族人安康,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凡年龄满12岁以上女性不能进入祭祀场地。
2011年6月,“仡佬族送年节”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