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
>
启东市民俗文化
启东市十大民俗文化
1.
评弹北调
评弹北调,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评弹北调”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的唱腔主要是从流传于民间的阴歌、山歌、佛序等曲调沿革而来,经过各个时期的说书艺人根据剧情需要,发挥各自特长,兼收苏州评弹南调韵味,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加工创作,逐渐形成“评弹北调”唱腔,即已被公认的“评弹北……
2.
南通色织土布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滨江濒海,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明代起就是中国著名的棉产区。数百年来,当地农民男耕女织,“家家习为恒业”,史有“木棉花布之产甲诸郡”之称。19世纪末,南通色织土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织造、独特的工艺印染以及粗厚坚牢、经洗耐着的特性享誉海内外,成为地方一大特产。20世纪初,南通色织土布获得空前……
3.
吕四渔民号子
吕四,唐五代时是一片沙洲,遥遥浮现在烟波之上,古时称“东瀛洲”。东瀛涨沙成洲,逐渐水草茂盛,统治者把一批批“犯人”发配到这里来煮盐为生。三分盐七分渔,沙洲逐渐成熟,海鸟翔集,鱼游浅滩,盐民开始下海捕鱼,于是产生了渔歌。渔歌有反映生产劳动欢乐情绪的。如《撑船歌》:“春夏秋冬四季天,我撑船逍遥在外边,三……
4.
南通鸡脚棉栽培技艺
南通鸡脚棉栽培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鸡脚棉种植始于宋元时期,主要由江南松江地区传入,在沿江沿海一带发展,后经通州、如皋等向内地推进。清末后期,随着张謇推广废灶植棉,鸡脚棉就渐渐向北方发展。南通鸡脚棉有黄花、白花、红花三种,有易染蓝的特性,色泽鲜艳,着色……
5.
南通油馓子制作技艺
南通油馓子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油馓子是通派传统茶食果子,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色泽金黄、入口酥脆、香而不腻,用开水冲泡加红糖,酥软健胃,尤为产妇所青睐。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馓子可以“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所以在过去年代,看望产妇必……
6.
南通大糕蒸作技艺
南通大糕蒸作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人蒸的年糕,叫“大糕”。在南通,过年有吃年糕的习俗,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作为年俗重要组成元素的大糕,蒸作大致为八步:浸米、打粉、拌粉、上甑、蒸粉、定型出笼、分割、凉糕存放。刚出笼的年糕要趁热用……
7.
南通大漆髹饰技艺
南通大漆髹饰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大漆,采自深山老林中的漆树,也称生漆、原漆。我国保存着众多明清家具及古建筑,其木质未腐,主要是涂有传统大漆,工艺过程中反复擦漆,使它形成牢固的漆膜,将内部材质保护完好,与外界空气隔绝不易氧化。故宫博物院有一把唐代的“大圣遗……
8.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启东芦苇属于东部滨海苇区,是芦苇84个变种、6个变型中的佼佼者。它刚柔兼具,以韧见长,是启东人最早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日常用具的制作材料。启东人早期用“芦柴”编做“环洞舍”用于栖身,后来用“芦头”编成房屋的“芦笆墙”、“芦笆门……
9.
南通灶头画
南通灶头画(启东灶头画、里下河灶头画),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灶头画是一种民间技艺,在启东、里下河地区曾风靡一时。解放前,农村地区用砖砌灶的人家很少,只有少数有钱的粮户才用得起砖灶。解放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砖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了美化灶头,也为了表达人们对美……
10.
灶君菩萨的故事
灶君菩萨的故事,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灶神,亦称灶王、灶君、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公、司令灶君、护宅天尊等。民间一般称“灶王爷”、“灶君菩萨”和“灶公公”。他的尊称是东厨司命、定福真君。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主管炊事的神抵,最初人们心目中的灶神是一位女性,后来们……
走遍启东市
南通市民俗与文化
如皋市民俗文化
崇川区民俗文化
海安市民俗文化
通州区民俗文化
如东市民俗文化
海门区民俗文化
启东市民俗文化
全部启东市民俗文化
启东市地名网
全部启东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