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高淳区民俗文化
高淳区十大民俗文化
1.
高淳陶瓷制作技艺
高淳陶瓷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高淳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唐代在高淳与安徽宣城接壤的水阳江流域,就有大规模的陶瓷窑。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淳陶瓷制作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淳陶瓷器。新中国成立后,高淳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1958年,制陶技……
2.
沛桥高跷
江苏省高淳县位于南京市南郊。历史悠久,人文渊薮。高淳东坝沛桥踩高跷的诞生地——东坝。是江南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东坝沛桥踩高跷距今已百年历史。东坝沛桥踩高跷,源于北方。北方高跷以难度闻名,南方高跷以表演见长。东坝沛桥踩高跷属典型的南派风格。沛桥高跷以两根85cm左右长的木跷杆做成。中间钉耳,上装踏板,……
3.
高淳木雕
木雕(高淳木雕),第三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木雕、砖雕、石雕,是高淳民间手工技艺的一大特色,其中木雕技艺堪称高淳“三雕”之首。高淳木雕制作技艺盛行于明清,根据《高淳县志》记载,明代的邢献之兄弟二人,能在一颗胡桃壳上刻出“十八罗汉”,不仅神态生动,而且屋宇、松竹及题字无所不备。……
4.
竹马(小马灯)
小马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桠溪定埠小马灯从明代就开始兴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桠溪有位朝廷副使吕盛在云南为官,骑一匹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来回于云南和桠溪定埠之间,家乡人民为怀念他做官勤政,兴小马灯纪念他。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出场、十八罢灯。由年……
5.
高淳薛城花台会
薛城花台会始兴于清康熙年间。据当地《邢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山东聊城邢姓在朝廷为官,其母想要看北京金銮殿,但因年逾七旬,行动不便。康熙皇帝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命工匠仿照金銮殿凿了一个模型,赐给这位官员,以了却其母想看金銮殿的愿望。当时薛城邢姓就派人前往聊城庆贺,并按照金銮殿的模型绘制成图,归来后聘……
6.
高淳桠溪祠山庙会
高淳地处古丹阳大泽之滨,地势东低西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高淳是一片易旱易涝的地区。千百年来,高淳人民一直和洪旱灾害作斗争,对汉代的治水英雄祠山大帝张渤十分敬仰,世世代代加以祭祀。祠山大帝姓张名渤,字伯奇,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农历二月初八生。父亲张秉,效法大禹,治水有功。张渤立志继承父业,……
7.
六月六龙舟竞渡
高淳县属江南水乡,自明代以来,六月六龙舟竞渡是高淳水乡一项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据史载,划龙舟源于西汉,每逢农历五月端午为纪念屈原而举办此项活动。在高淳,赛龙舟的习俗流传甚久。相传在高淳山乡的下坝胥河一带,每逢农历五月十三都划龙船,以纪念关羽。而在高淳圩乡,每逢农历六月六举办的赛龙舟活动,是为纪念郑和……
8.
桠溪狮子灯
桠溪狮子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梅塘舞狮队是桠溪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始创于清末明初,有百年历史,传至现代已有第2代。创世初,村民为了保护村民,自发组织舞狮队、打水浒等活动。经历时间变迁,舞狮得以保留下来。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村民有了充裕时间,利用冬闲,自发组织……
9.
上梁仪式
上梁仪式,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上梁仪式是长期流行在高淳地区的一项民活动,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有了住房才能安居乐业。高淳民间建房的风俗习惯十分讲究,如选基地、定门向、动土、看日子找方位,以及上梁、进屋等一套规矩礼节,都是受《宅经》理论的影响,按古代的一套做……
10.
高淳梁氏骨科
梁氏接骨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南京世医“梁接骨”,早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一位从阿拉伯来华的医生在开封定居,担任有朝廷的金创正骨护驾供奉(骨科医生),为权贵宿卫治疗外伤诸疾。因医术高超而被宋王赐姓“梁”,并赐长子名“爱”,次子名“婴”。他们来开封后……
走遍高淳区
南京市民俗与文化
秦淮区民俗文化
高淳区民俗文化
六合区民俗文化
江宁区民俗文化
玄武区民俗文化
浦口区民俗文化
鼓楼区民俗文化
溧水区民俗文化
雨花台区民俗文化
栖霞区民俗文化
建邺区民俗文化
全部高淳区民俗文化
高淳区地名网
全部高淳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