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六合区民俗文化
六合区十大民俗文化
1.
留左吹打乐
汉唐时期,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相传隋唐时期(距今1300多年)罗家将屯兵百万,安营扎寨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爱民善战,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爱戴,百姓们常杀猪宰羊,玩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军营中大小战鼓齐鸣,以示谢意,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
2.
达摩传说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北魏时,达摩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著作有《少室六门》。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传说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原名为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出家后倾……
3.
招贤寺庙会
招贤寺庙会,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招贤禅寺位于六合区北20公里的风景秀丽的峨嵋山上,属于金牛湖街道管辖范围。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56年)中,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明代,该寺香火特别兴旺,慕名前来进香和观光的人很多。在清雍正(1723~1735年)年间僧人明……
4.
南京民间习俗 腊八
俗语说腊八粥,不分勺;腊八吃饭同一桌,吃好吃坏总是乐。阴历十二月叫腊月,初八叫腊八。腊八这一天,南京人用糯米、薏仁米、赤豆、莲子、红枣、白果、栗子、花生米、核桃仁等熬成粥,香润甜口,民间叫作“腊八粥”。旧时老南京有句俗语:“第一腊八还能过,第二腊八急如火,第三腊八无处躲。”每年腊月初八、十八、廿八这……
5.
竹镇手狮舞
手狮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扩展项目。竹镇民族手狮舞起源于清朝时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清代,竹镇周边的来安、天长和六合县衙每年都要请竹镇手狮到县衙大堂表演手狮舞。竹镇地区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二开始朝庙,十三正式上灯,十五正灯,十八落灯,手狮就会在竹镇……
6.
六合民间画
六合民间画,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六合农民画,又称四合民间画,是包括当地年画、钟馗、中堂、灶头、家具、剪纸、木刻、刺绣和婚丧、祭祝用品上系列民间实用传统美术,以及近当代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美术元素,又有现代生活内容的纸质观赏性绘画。六合农民画流传于六合区冶山镇……
7.
六合民歌
六合民歌主要分布在六合区雄州、程桥、竹镇、新篁、龙袍、马集、马鞍、东沟、八百桥、新集、长芦等街镇,是六合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
8.
方巷走北习俗
方巷走北习俗源于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方巷村方氏家族。方氏先祖明代名将方瑛带领家人避难隐居在常家营,后北上办事并交代家人:“大年不见小年见。”但直到元宵节家人也没见他归来。于是夫人徐氏带领三个孩子,打着灯笼往北方行走寻亲,结果是无望而归。此后方氏后代每年正月十五都坚持走北迎亲,历经500多年而不间……
9.
雨花石鉴赏习俗
雨花石,是一种花玛瑙,古称六合石或六合文石,因多出自六合东南的灵岩山玛瑙涧,故又称灵岩石或灵岩玛瑙石。雨花石的化学成分是夹杂有各种矿物质的二氧化硅,因其不纯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经过浪打水冲、砾石磨擦,逐渐失去不规则的棱角,在雨水的冲刷下,得以露出绚丽多姿的形象,成为我国先民……
10.
长芦民间传说
长芦民间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做“民歌、民谣、民间谚语”《三套集成》搜集和文物普查中,发现长芦地区有许多流传在民间的具有本地特点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并作了原始材料的采集工作。完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芦《留左吹打乐》、《长芦湾北……
走遍六合区
南京市民俗与文化
秦淮区民俗文化
高淳区民俗文化
六合区民俗文化
江宁区民俗文化
玄武区民俗文化
浦口区民俗文化
鼓楼区民俗文化
溧水区民俗文化
雨花台区民俗文化
栖霞区民俗文化
建邺区民俗文化
全部六合区民俗文化
六合区地名网
全部六合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