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南宁市
>
马山县民俗文化
马山县十大民俗文化
1.
壮族会鼓习俗
马山壮族会鼓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它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两代。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马山壮族会鼓使用的道具主角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者声音洪亮、浑圆、厚重,钹和锣声则显得十分清脆。会鼓有很多打法,有混鼓打(序曲)、狂欢鼓、舞龙鼓……
2.
扁担舞
马山壮族扁担舞主要反映壮族人民从种到收的主要劳动过程。打时,每人手执一根扁担,模拟劳动动作,上下左右,站立下蹲,转身跳跃,原地前进等互相敲击,有时配合叫喊“咳咳”呼声,场面紧凑,气氛热烈,具有强身健体和娱乐作用。马山壮族扁担舞2010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誉为“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
3.
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壮族人民称为“三顿欢”或“三跳欢”。史书上早有“壮人迭歌声合,含情凄婉,皆临居自撰,不能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的记载。壮族三声部民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的……
4.
双喜节
双喜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桂西的马山、上林、忻城、都安一带的壮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壮家常称此节为双喜节。据说,这是始祖布洛陀规定的。因为这个季节,收割已经完毕,一切都丰收了,而青年男女们经一年的辛勤耕耘,他们所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应该收获了。布洛陀认为,在这个有两个“十”……
5.
马山打陀螺
马山打陀螺历史悠久,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据考证,明代思恩府在乔利举行一次打陀螺比赛,几天几夜,热闹非凡,从而传扬临近府县。古时的马山是打陀螺较早的地区之一。世世代代都有打陀螺的习惯。马山陀螺形状象漏斗,比较常用的陀螺,头部象个成熟了柑果一样,脚高二寸五左右,脚粗如大人拇指头样,选用最坚硬的木……
6.
马山打榔
打榔古称“打舂堂”,是马山壮瑶人民民间流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打舂堂历史悠久,-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盘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打舂堂之习,世代相传,每逢正月初一至元宵为自由娱乐期,妇女三……
走遍马山县
南宁市民俗与文化
邕宁区民俗文化
横州市民俗文化
宾阳县民俗文化
马山县民俗文化
上林县民俗文化
隆安县民俗文化
武鸣区民俗文化
青秀区民俗文化
江南区民俗文化
西乡塘区民俗文化
兴宁区民俗文化
良庆区民俗文化
全部马山县民俗文化
马山县地名网
搜索
全部马山县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