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秦淮区民俗文化
秦淮区十大民俗文化
1.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
2.
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
南京有一座古今闻名、享誉中外的冶山。现今冶山脚下,有座南京清真安乐园菜馆,也是南京市单体最大的清真菜馆,被称之“江南清真第一家”。安乐园的历史要追溯到1920年,南京籍回民蔡继恒在评事街64号(原水巷口),租用杨姓人家的房屋,开设了一家清真饭店,取名“安乐居”,源于《后汉书•仲长统传》“……
3.
南京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南京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南京宝庆银楼创建于清嘉庆年间,从事传统金银饰品(摆件)制造已有200年历史。2006年12月,宝庆银楼被商务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名号。宝庆金银摆件继承了我国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主要……
4.
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术
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术,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金陵“老药工”杨文琪,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周家楼镇的一个中药世家。自清代中叶起,祖上就在周家楼开设“恒德堂中药店”,从事中药材经营、加工、炮制工作,历数代而不衰。1941年,13岁的杨文琪读私塾期满,遂回家跟随父亲学……
5.
越剧(竺派艺术)
越剧,是中国戏曲第二大地方剧种。越剧竺派艺术则是已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十姐妹”之一,竺水招先生所创立。越剧竺派艺术的形成和被公认集中表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竺水招生性淡泊,儒雅大度。唱腔质朴稳健,音色宽厚圆润,清新流畅,刚柔并济,在众多越剧流派中别具一格。在表演上……
6.
南京烙画
烙画,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在《辞海》艺术分册中,烙画又称“烙花”、‘烫花’,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用烧热的铁钎在扇骨、梳篦、葵扇或木制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烙画原是民间手工艺的一个品种,多用于器物(尤其是木器)的实用装饰,指在某种器物上烙以花、鸟、鱼、虫,……
7.
南京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我国民间丝竹音乐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民间器乐音乐中的一个重要乐种,是我国民间管弦乐器最早的一种合奏形式。因为在演奏时,主要用丝竹管弦乐器,不用大锣大鼓,故名为“丝竹”。民间丝竹音乐,因流传的地区不同,而分为:“江南丝竹音乐”、“杨溪丝竹……
8.
南京提线木偶
南京提线木偶,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木偶戏是由艺人操纵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中国的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至明代木偶戏已流行于全国各地。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至今已有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木偶主要有三种……
9.
金陵洪氏眼科医术
金陵洪氏眼科医术,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名闻遐迩的“金陵洪氏中医眼科”是南京中医学界的一朵奇葩。自民国初年起,洪氏中医眼科即开设于城南秦淮河畔的琵琶巷34号,100多年来造福了无数眼疾患者,得到广大患者的口碑相传。金陵洪氏中医眼科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洪立昇创立。洪氏18……
10.
金陵甘凤池武术
金陵甘凤池武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甘凤池,江苏南京人,清代著名武术家。他少年时师从于张长公,就学于吕元及朝元和尚。后又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人称江南大侠。《清史稿.甘凤池传》记载其自述:“善借其力以制之”。清康熙、雍正年间,江……
走遍秦淮区
南京市民俗与文化
秦淮区民俗文化
高淳区民俗文化
六合区民俗文化
江宁区民俗文化
玄武区民俗文化
浦口区民俗文化
鼓楼区民俗文化
溧水区民俗文化
雨花台区民俗文化
栖霞区民俗文化
建邺区民俗文化
全部秦淮区民俗文化
秦淮区地名网
全部秦淮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