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铜山区民俗文化
铜山区十大民俗文化
1.
茅村季山庙会
茅村季山庙会,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据现存的清朝石碑碑文记载,自唐代便兴起了季山庙会。季山“金龙殿”(原名)的建设规模雄伟壮观,香火十分旺盛。相传当时来了一个南方的风水先生经过此地,看后说:“这还了得,将来的大官、能人都出在北方”,所以建议住持在南山坡重建一座一样的……
2.
徐州风筝
徐州与风筝有着不解的情缘。相传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九里战场,刘邦占领了西楚国都,项羽退到百里外的垓下。在此地,韩信命军士制作巨型风筝,将张良带到空中吹箫,一曲楚歌勾起八千子弟兵的思乡情,致使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此事出于徐州,张良用的牛皮风筝可推为徐州最早的风筝。徐州自张良放风筝起,至今已沿袭……
3.
汉王拔剑泉和马扒泉传说
汉王拔剑泉和马扒泉传说,江苏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这首题为《拔剑泉》的古诗是清乾隆33年间,一位名叫邵大业的徐州知府写下的。汉王拔剑泉……
4.
茅村李氏中医皮肤科疗法
茅村李氏中医皮肤科疗法,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茅村李氏中医皮肤科疗法起源于清朝时期,是茅村镇岗头村李金贵始创,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茅村李氏中医皮肤科疗法药物配制根据不同皮肤病的用药要求,调成药膏或用泡制好的药水涂抹患处。流程包括精选购买(或上山采集)治疗……
5.
铜山内华土陶器烧制技艺
铜山内华土陶器烧制技艺,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铜山内华土陶器烧制技艺相传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在明清时期内华村里村外都是烧制土陶器的窑,到处是烟火缭绕,陶器堆积如山。1949年前后,内华村尚有十多个窑进行土陶烧制,年烧制土陶器达十余万套(件)。“文……
6.
徐州泥塑
徐州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邳州市大墩子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屋模型,可看出当时的先民已经脱离了穴巢宿居的阶段,并展现出泥塑艺术实践,汉兵马俑代表了当时泥塑的艺术成就。六千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境内土壤由黄河冲积物沉淀而成,类型主要有沙土、淤土、两合土。土壤表层……
7.
铜山面塑
铜山面塑,徐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铜山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各地区,其中在黄集镇范楼村更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远近闻名的“面塑村”,全村200多……
8.
铜山北派少林拳
铜山北派少林拳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乾隆25年(1761),河北沧州徐太清带艺皈依河南嵩山少林寺,师从寺僧痛禅上人,精修少林拳7年。他为人正直,匡扶正义,为民除害,打死了沧州恶霸“罗阎王”,为避难全家出走,于乾隆36年(1772)开始隐居于徐州西南三十里的焦山,开荒辟地,以务农习武为生,至六世祖徐兴……
9.
薛桥草编
薛桥村素有“苏北第一编织村”之称。薛桥村地处铜山区(原九里区)的西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适宜薛桥草编的原材料——高粱秸的生长,能生长出红、黄、白、奶白等颜色的高粱秸。薛桥草编工艺在清朝中期很兴盛。1949年后,薛桥村的男女老幼人人会草编活,如馍盘、草墩、蓖子等,闺女出嫁都要带草编,外村人也……
10.
张竹坡的传说
张竹坡的传说,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清朝初,铜山汉王出了一位小说评点家—-张竹坡,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写实小说《 梅》的点评,他点评 梅见解独到:“诗有善有恶,善者启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逆志。圣贤著书立言之意,固昭然于千古也。文学界有《 梅》乃《红楼梦》之母的……
走遍铜山区
徐州市民俗与文化
邳州市民俗文化
新沂市民俗文化
丰县民俗文化
铜山区民俗文化
睢宁县民俗文化
沛县民俗文化
贾汪区民俗文化
泉山区民俗文化
云龙区民俗文化
鼓楼区民俗文化
全部铜山区民俗文化
铜山区地名网
全部铜山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