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宁安市民俗文化
宁安市十大民俗文化
1.
宁安满族刺绣
宁安满族刺绣是满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现今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展出的真孝公主壁画证实其始于渤海时期。其粗犷拙朴,造型夸张,构图巧妙,色彩艳丽,冷暖对比强烈,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民族、民俗特色。宁安满族刺绣多在日常用物上刺绣,如旗袍镶边、枕头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垫等。因刺绣在满族家庭中……
2.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马积瑞牡丹江宁古塔的马氏彩灯将民间工艺与宁古塔彩灯技艺相融合,博采众长而独创。宁古塔马氏彩灯的主要内容多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经典故事或传统民俗的吉祥图案,从创意到造型,从扎纸到绘画、着色等每个环节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民族民……
3.
镜泊湖传说
镜泊湖传说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宋德胤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唐代渤海国的海东文化和清代流放江南才子的“宁古塔流人文化”奠定了镜泊湖地方文化的基础,镜泊湖传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内容丰富,想象生动,语言活泼,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构成……
4.
宁安朝鲜族传统服饰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住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
5.
宁安纸扎
纸扎,又称扎纸,亦称扎彩。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独特行业。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
6.
杨氏家族萨满鹰神祭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的内容和形式齐全,内涵深刻。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结合,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定民间只准搞家祭,不准搞野祭。杨氏家族能从原始的远古流传至今,保存了这笔财产实属不易。鹰神的大神祭,是满……
7.
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景。如今,渔猎生活没有了,以其为载体……
8.
鞑子秧歌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带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表演结束。“鞑子秧……
9.
朝鲜族流头节
朝鲜族流头节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
10.
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习俗
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是满族重要的生产活动。先请有经验的渔民(也称“鱼把头”)选定打渔地点后,在冰面上打好两排冰眼,让大网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水面上。冬季捕鱼在起网前要举行祭祀仪式,通过祭网、醒网,祈求神灵保佑,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下网平安顺利,……
走遍宁安市
牡丹江市民俗与文化
宁安市民俗文化
海林市民俗文化
林口县民俗文化
东宁民俗文化
穆棱市民俗文化
爱民区民俗文化
阳明区民俗文化
东安区民俗文化
绥芬河市民俗文化
西安区民俗文化
全部宁安市民俗文化
宁安市地名网
全部宁安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