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大兴区民俗文化
大兴区十大民俗文化
1.
御林古桑园传说
北京市大兴区的安定镇,这里的桑葚有着悠久历史,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定桑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御林古桑园位于安定镇东北部地区前野厂村,占地面积350亩。园中有古桑近千株,其树龄均达到100年以上,其中被列为北京市二级保护树木的古桑树树龄已经有240余年。该园……
2.
大兴诗赋弦
诗赋弦是仅存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具有北京乡土特色的传统地方小戏。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中国曲艺志》、《大兴县志》等书记载,“诗赋弦”创始于1880年,曾经产生上百个剧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目和传统民间杂曲小调的音乐特色。诗赋弦是在“十不闲”莲花落基础上产生的,保留了由民间杂曲小唱向戏剧过渡的……
3.
永定河流域的传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最早的文化现象首先出现在永定河一带。辽金建都北京,促成了- 文化与永定河文化的交融。“文化中心”首先迁移到了永定河一带,然后才进入了今北京城。在永定河文化中民间传说是其中之一。永定河河水高出北京城数十米,一旦决口,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直冲北京城。金至解放前,永定河决口81次,漫……
4.
吴式太极拳(北派)
河北大兴人吴全佑,经多年精心苦练,吸收杨式太极拳杨露禅、杨班候父子大、小架之精华,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立出一套人称为中架式的太极拳,可以说是吴式太极拳最早的雏形。后经其子吴鉴泉数十年融化和拓展,形成了一种以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腻,轻灵圆活的新拳架,这就是吴式太极拳。全佑(1834-1902……
5.
太子务武吵子
太子务武吵子,北京市大兴区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子务武吵子,是北京市特有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集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武吵子风格强悍、粗犷,舒展大方,参与武吵子活动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增进了解,和谐相处,具有较高的社会、民俗及文化价值,在北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清乾隆年间,太子务村村民……
6.
白庙村音乐会
白庙村音乐会是一种传统宗教音乐,属于僧传笙管乐、为小型乐队形式。它具有北京地区禅乐和民间吹打乐的特点,其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曲牌、曲谱及演奏形式保存基本完好,艺人演奏技艺娴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及文化价值。白庙村音乐会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已经传承了二十几代,在白庙村完整保存了三百余年。白庙村……
7.
李氏柳编
在京南大地的大兴区安定镇,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柳编产品是主要的生产生活用具。李氏柳编来自家传,本家族在大兴的生活时间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李氏柳编到第五代传人李久玉已经约有一百八十年的传承。李氏柳编主要分为农业生产用品和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两大类。农业生产制品要求牢固耐用,多以紫穗槐条或山荆……
8.
曹氏风筝
曹氏风筝因传承、纪念曹雪芹的风筝技艺与人文传统而得名,是中国民间风筝艺术四大门派之一,中华民族风筝艺术传统和习俗的优秀代表。1943年,孔祥泽先生与京城数位风筝名家偶见清末《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先生所作《废艺斋集稿》。孔老敬重雪芹先生著书传艺之初衷,追本溯源,以《废艺斋集稿o卷二o南鹞北鸢考工志》为蓝……
走遍大兴区
北京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大兴区民俗文化
大兴区地名网
全部大兴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