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顺义区民俗文化
顺义区十大民俗文化
1.
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工艺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建于1952年10月,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傍依风景宜人的潮白河畔,是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牛栏山酒厂现有干部职工1500余人,占地300多亩。企业在围绕“质量是市场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方针的同时,在产品生产中,严格按照ISO9……
2.
天福号
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福号肉铺。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据说,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
3.
杨各庄药王节庙会大集
杨各庄药王节庙会(杨镇大集)杨各庄即现在的杨镇。杨镇地区镇域开发较早。由于此地交通便利,往来商家云集,杨各庄人口迅速增加,积累大量财富。清初已成为京东著名的集市贸易中心。杨镇大集兴起之初,就依托庆春耕结束时的药王庙会和庆秋收后的娘娘庙会形成,是传统民俗之一,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一、六就是……
4.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孙子即第二代传人刘抵明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即天福号酱肉铺。师徒二人反复研磨酱肘子的制作工艺,研究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即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
西赵各庄村文吵子
北石槽镇西赵各庄村的“文吵子”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产生,它曲调纯朴、声音浑厚洪亮,同治年间多次参加地坛庙会、大东山娘娘庙等会上香,还多次参加秋雨活动,精湛的表演水平受到百十里内乡邻的好评。而今的“文吵子”已经成为逢年过节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文娱节目,“文吵子”除了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五以及正月十五都参加村里的走……
6.
薛大人庄中幡
薛大人庄中幡是薛大人庄花会中的一档,约有400多年历史。薛大人庄花会与宫廷文化有着剪不断的渊源,甚至就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据老艺人回忆,在过去一年一度的北京丫髻山庙会,薛大人庄花会总会头担负着花会开坛祭祀的任务。薛大人庄中幡表演套路花样繁多,动作惊险刺激。现存表演套路有金鸡独立、金钩钓鱼、拜观音、上……
7.
顺义曾庄大鼓
曾庄大鼓流传于顺义区杨镇一带,为曾庄村传统的民间花会。曾庄大鼓原名大鼓,是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相传于明、清时随山西、河南的移民传入本地。源、流已不可考。平谷的万庄子村、杨桥村、兴隆庄村和顺义的曾庄村等均有大鼓会,且有交流。曾庄的大鼓以鼓型大、分量重而有别于平谷的大鼓,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数……
8.
火绘葫芦技艺
所谓火绘葫芦,就是利用特制铜针加热后在葫芦上进行烘制,借鉴毛笔笔触的中锋、偏锋、侧锋表现中国画技法的勾、皴、擦、染等表现形式,在葫芦皮面上绘制图画的技艺。火绘葫芦表现内容广泛,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书法等题材都可入画。经过火绘的葫芦,其艺术性大大增加,甚至成为收藏者追逐的目标。牛氏“老北京火绘葫芦”……
9.
孙氏祖传糕点模具制作技艺
孙氏糕点模具制作技艺,传承六代,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以雕刻精致、种类繁多为特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二代传承人曾为慈禧太后66大寿制作贺寿糕点模具,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之后又为稻香村食品厂、桂香村食品厂、宫颐府食品厂、大桥道食品厂等厂家制作模具。……
10.
张镇灶王爷传说
顺义区张镇自古就流传着灶王爷是张各庄人的说法。传说中,灶王爷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张姓农户,在历经磨难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现在张镇不少村民家中灶前,仍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和灶王龛,保留着祭灶的习俗。从2017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顺义都会举办“灶王文化节”。在文化节上,不仅可以品尝特色……
走遍顺义区
北京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顺义区民俗文化
顺义区地名网
全部顺义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