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海淀区民俗文化
海淀区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传统弹弓术
弹弓术是中国武术的一项古老技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门惠丰少年习武,师从吴子珍(1891-1970)习练弹弓技艺,已有五十余载。他为了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成立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弹弓代表队,并在弹…
花样空竹表演技法
空竹的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玩空竹以北方最为盛行。刘振钰根据多年空竹表演活动而积累的丰富经验,编写出《花样空竹技法》一书。该书介绍了几十种花样空竹的个人表演技法,深受空竹表演爱好者的欢迎。…
踢石球(蹴球)
“蹴球”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它的名称始自明代,清代叫“踢石球”,尤其在满、蒙、回等民族中盛行,深受北京人民的喜爱。“蹴球”的比赛是在一块10×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上分上、下两局进行。队员通过脚掌…
齐派篆刻
齐白石大师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大师,也是一位篆刻大师。他将汉、魏碑刻书法,融化到篆刻之中。他的作品布局简洁洗练,整体感强,以写意的单刀冲凿法创造出了奇恣跌宕、酣畅淋漓的齐派风格。宋致中得到齐白石大师的弟子…
京派内画鼻烟壶(铁华)
内画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和内画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的历史。铁华师从内画大师刘守本先生,经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继承了内画传统,保持了京派内画古朴典雅的风格。她多次赴国…
面塑(贾会珍)
郎派面塑是著名的面塑派别,贾会珍师从中国面塑大师,郎派面塑传人张宝琳先生。她制作出的面塑人物造型结构准确,表情动作传神,体态优美,颜色艳丽。作品《四美图》被收入北京民协主编的《华夏风韵民间艺术展》一书…
京绣(海淀分支)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清朝末年,老艺人梁枝跟随京城的刺绣大师学习京绣,后将技艺传承给后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承人刘静琦十几岁跟随刺绣大师梁淑平学习…
京剧脸谱(刘派)
京剧脸谱是按一定的章法,遵循自身固有的规范,在脸上按比例勾画出所饰人物的规范面部形象,从而达到渲染舞台气氛、美化舞台色彩、表现人物的目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刘曾复自幼喜欢脸谱,曾向钱金福、…
剪纸(晓林剪纸张)
张晓林家传的北京民俗剪纸起源于民国初年。从第一代传人薛何氏算起,经过薛俊英、张晓林三代人传承,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作品继承和发展了老北京剪纸的民俗风味,构思大气、造型粗犷、形象传神、寓意深刻。他创…
平刻微雕
微雕的微刻艺术,是指在发丝、米粒、象牙等材质上进行精雕细刻的技术,被誉为“鬼斧神工”。它是通过写、划、擦、推、拉、点、挠、挖等技法,再经过10多道工序细致加工后完成的。该技艺经历了凭借眼力、放大镜、显…
面人汤面塑(海淀分支)
面塑艺术历史久远,早在汉代迎神赛会的傩舞上,便有用面团塑成的鬼怪头部形象。面塑的材料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在面粉中加入化学成分添加剂,使之起到防腐作用。其制作简单、快速,深受人们的喜爱。“面人汤面塑”创…
北京绢人(齐聪颖)
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类别,民间玩具的“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制作流程包括雕划、彩绘、缝纫、道具服装、头饰整理等几十道工序。齐聪颖,1963年进入北京绢人厂,师从宋翠珍、葛敬…
面塑(潘大洪)
面塑源于民间的祭祀和节令风俗活动,是由“花供”演变过来的。“花供”是用各种彩色面粉捏制成的带有寓意的仙佛人物,花鸟鱼虫及各种动物形象的面食品,至今还在黄河流域盛行。潘大鸿自幼喜欢面塑。师从于山东济南面…
彩塑京剧脸谱
杨玉栋,男,1943年生于北京。从小在京城一个老戏园子里长大,钟爱京剧脸谱艺术。六、七岁起开始搜集有关京剧资料,并多次观看梅兰芳、裘盛荣等名家的演出。1960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了“泥人张”…
金属锻錾
“金属锻錾”是以金、银、铜等金属为材料,采用锻打、錾刻等大小近40道复杂工序来制作艺术品的技艺。靳増明自幼受家庭熏陶,制作了包括《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大量精美的铜版作品,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走遍海淀区
北京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海淀区民俗文化
海淀区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