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民俗文化
铜仁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即农历四月初八。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族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湖南凤凰的“喝血坳”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
祭山会
祭山会是羌族传统节日。是祈祷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务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
江口傩戏
傩戏是我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
仡佬族牛王节
牛王节是仡佬族特有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
印江鸭
印江鸭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小型蛋用型品种。产于贵州省印江县的城关、朗溪、洋溪等地。分布于印江县和周边地区。外貌特征:体似船形。全身羽毛覆盖紧密,毛色以笋壳色和浅麻色为主。喙黄色,喙豆褐色。虹彩茶…
苗族“六月六”情人节
每年松桃九龙六月六,周边村寨的村民都会自发的相聚在九龙(又名大古树),站在庙沟的两旁对山歌,以此来寻找心目中的“情人”。相传苗族“六月六”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对歌是情人节的主要内容,也是苗家…
赶社节
大坪乡地慢村地处万山区最偏远的村寨,与江口、岑巩县某些乡村交界。“赶社”是地慢村的特色文化,以侗族苗族为主,每年一次。“赶社”这天的日子是不定期的,在立春的第五个戊日为“赶社节”,由老一辈的人推算而来…
上元沙洲节
上元沙洲节始于宋代,传说是天官赐福降生的日子,年复一年,世代相传。有历代流传颂扬沙洲的诗词歌赋两百余首,其中《思南府续志》所载“白鹭洲赋(并序)”、“白鹭洲赋”(以二水分白鹭洲为韵)为代表作,有神奇优…
松桃傩戏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在我们民间有的称“还愿”(即傩堂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在我们铜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广为流传,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铜仁…
后硐茶灯
松桃大路乡后硐茶灯,是该村群众喜爱的传统民间剧种,于美术、舞蹈、服饰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茶灯源于当时的茶山文化,是一种集灯、歌、舞、戏、锣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一般是双人表演,表演者…
思南花灯戏
思南花灯,是贵州东路花灯的代表和发源地。主要分布于思南县及邻近的石阡、德江、遵义等地。思南位于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地处武陵山脉向大娄山脉的斜坡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
仡佬毛龙节
“仡佬毛龙”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东毗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凤岗、余庆,北交思南、印江,…
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主要流传于石阡县花桥、坪山、汤山等乡镇的各民族村寨。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东毗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凤岗、余庆,北交思南、印江,是一个深处贵…
德江傩堂戏
德江县地处贵州东北部,古为南蛮之地,战国时代属巴、楚,元代以后设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清光绪八年(1882),安化县治所迁移于大堡,即今德江县…
树皮堆画
树皮堆画利用树皮的天然纹理,通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再细心堆贴、上色、渲染而成。既是工艺美术品,又是作者精心创作的山水画。它雄浑粗犷、古朴典雅、立体感强、别具一格,因作者创作思路和树皮纹理不一而无法复制,…
走遍铜仁市
贵州省民俗与文化
江口县民俗与文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德江县民俗与文化
石阡县民俗与文化
碧江区民俗与文化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玉屏侗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思南县民俗与文化
万山区民俗与文化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铜仁市民俗文化
铜仁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