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遵义市民俗文化
遵义市十大民俗文化
1.
酿醋技艺(赤水晒醋制作)
赤水晒醋产于森林覆盖率在76%以上的赤水市。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赤水位于低海拔中亚热带气候区,紫色土壤肥沃,天然野生植物繁茂,空气中含有众多微生物群,山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独特的日照、光照、空气、土壤、水质等,使赤水晒醋酿制技艺仅仅赤水市有。据史料记载,先民很早就喜食醋。1998年,赤水马鞍山出土……
2.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董酒酿造技艺)
生产董酒的公司,前身为程氏小作坊,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董公寺,地处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受大娄山脉的气候调剂,董公寺一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田地肥沃、绿树成荫,清泉漫流、环境幽静,很适宜微生物群落生长繁殖,是一个酿酒历史悠久的地方,董酒因创始于此地而得名。董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魏晋……
3.
仡佬族三幺台习俗
仡佬族的“三幺台”习俗,“三”,指的是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饭席。“幺台”,正安、道真、务川一带地域土语,“结束”或“完成”的意思。“三幺台”,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经过茶席、酒席、饭席才结束,故称“三幺台”。“三么台”习俗,流布于黔北的正安县、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古时,仡佬族人家嫁娶……
4.
正安傩戏
傩戏是正安境内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傩舞和戏的合称,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唱腔原始而又丰富,细腻而又动听;傩舞表演粗犷而又张扬,夸张而又生动。傩师所唱的歌称为傩歌,所跳的舞称为傩舞,傩戏产生于傩歌、傩舞。初以歌舞演故事,后以钟馗形象在傩仪0 现,傩戏才应运而生。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
5.
凤冈茶饮食习俗
凤风茶饮食习俗是凤风人民经过长期积累发展形成的一种内容丰富的饮食习惯。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与铜仁地区的德江县、思南县、石阡县,遵义市的务川县、余庆县、湄潭县、正安县接壤。地势西高东低,属娄山山脉向武夷山脉的过渡地带,独特的生态系统成就了凤冈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同时也造就了凤冈人民多姿多彩的茶饮……
6.
余庆龙灯
余庆龙灯是余庆县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县内各乡镇,以县城所在地白泥镇最为集中。白泥镇位于余庆县最东端,与黔东南黄平、施秉和铜仁石矸毗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镇中心低矮、四周高山,座落在白泥万亩大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白泥镇是余庆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有……
7.
茅坪花苗婚俗
茅坪花苗婚俗主要分布于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的桂花、土槽、地关三村。茅坪镇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南端,距县城47公里,全镇人口1.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6%,少数民族中以花苗为最多,占80%。该镇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百面水天生桥内23座天生桥明暗相连,举世……
8.
采月亮
采月亮是苗族传统的体育舞蹈,主要分布在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白云村、陇岗村一带的苗族聚居区内。后山乡是仁怀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仁怀市南面,距仁怀市54公里,全乡辖四个行政村,45个村民组。据当地传说,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为战争失败,分散隐入深山箐林,首领们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采月……
9.
仡佬族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的艺术因素,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清代康……
10.
天鹅绒织造技艺
天鹅绒的织造工艺基本同于漳绒,同样采用手工老木机进行生产。采用8片综片,其中6片伏综,2片起综。由脚踏杆连接综片,脚踏开口,手工投梭和打纬。同时因绒地两经线的粗细不同,组织交织率不同,故必须分别采用两个经轴,才能保持经线张力的平衡。一般绒经放在上轴,地经放在下轴。天鹅绒的雕花工序不是在机上进行的,当……
走遍遵义市
贵州省民俗与文化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余庆县民俗与文化
播州区民俗与文化
赤水市民俗与文化
汇川区民俗与文化
习水县民俗与文化
凤冈县民俗与文化
绥阳县民俗与文化
桐梓县民俗与文化
仁怀市民俗与文化
湄潭县民俗与文化
红花岗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遵义市民俗文化
遵义市地名网
全部遵义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