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南州民俗文化
黔南州十大民俗文化
1.
水书习俗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独具一格的象形文字,也指用这种象形文字撰写而成的大量文字典籍,通过手抄配合口传心授的大量内容,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据史料记载,“水书”最早传承于荔波,分布于荔波、三都、都匀等地。流传地处于云贵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地形独特,自然资源丰……
2.
水族端节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来天,保留着水族古代……
3.
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
鼓龙鼓虎-长衫龙苗语音为“打容打阻-阿冗”,是贵州苗岭山麓小花苗聚居区贵定县新埔乡谷撒村所独有的一种苗族芦笙舞蹈。它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明代熊大木所著的《大宋中兴史话》记载,宋代,黑蛮龙跟随岳飞抗金立功,1为龙虎将军,后因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他“痛哭几日1而死”。人们以鼓龙鼓虎-长衫……
4.
枫香印染技艺
枫香印染,古朴精致,被誉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作为民间最为古老的印染工艺之一,枫香印染技艺拥有特有的氛围和格局,凝聚着布依族人们的劳动智慧,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枫香印染技艺繁琐,是纯手工工艺,有选料、制作枫香油、调制染料、描画图案和染色等工艺,一件枫香染作品……
5.
平塘苗族服饰
平塘苗族服饰极具装饰感的美学风格,苗族服饰做工精细繁洁,令人赞叹。平塘县的苗族分为黑花苗和红花苗二种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有新塘、公峨的喜雀苗,大塘上莫、掌布的摆榜苗,鼠场、油岜、甲桐、金桥的红花苗,卡罗、牙舟、谷硐的榜木苗等。新塘地区的喜雀苗,女子掺假发盘于头顶,呈圆盘形,围银泡花头帕,插银吊花和红缨……
6.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上流传在贵州省惠水、青岩、花溪、龙里、贵定等县市惠水县布依山寨的一首民间歌曲。发源于惠水县毛家苑乡。惠水县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与贵定县、平塘县接壤;南和罗甸县为邻;西与长顺县交界;北和贵阳市、龙里县毗邻。毛家苑乡是布依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
7.
剪纸(水族剪纸)
水族剪纸主要分布在都匀市奉合、阳河、基场、王司等水族群众聚居的乡镇。是当地居民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术。水族剪纸以真实的民族风貌,清新的民间情调,雅拙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身边的少数民族生活,表达了自身炽热的情感。作品多采用散点- 方法,打破时空限制,用作者心中的意念进行创作。创作前不作草图,心从手出,一气呵……
8.
水族婚俗
在都匀市,水族主要聚居于奉合、阳和、基场三个水族乡,水族婚俗也广泛分布于以上区域。都匀市境内的水族聚居区与三都、独山两县相邻,距市区最近处有38公里,最远处有61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约气温15.9℃,年降雨量1447毫升,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特点。地势西北高,东部低……
9.
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
罗甸地势北部高,中部蒙江沿岸次之,南部红水河河谷地势低洼。千百年来这里布依族人民都过着男耕女织的古朴生活。罗甸布依族制作土布、扎染工艺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的八茂、罗悃和中部的城关、沫阳,北部的板庚、边阳、交砚,西部的逢亭、纳坪、木引等地。布依族人民自古以来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裁、自缝衣服。每……
10.
苗族芦笙长鼓舞
声名远播的苗族长鼓舞 苗族芦笙长鼓舞,是生活在云雾山中广大苗族(海岜)同胞欢庆丰收,庆贺太平,祈福纳财,欢呼胜利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要追求达到是一种群体狂欢的生活和艺术效果。表演时,以苗家自制的长约2米左右,重约10公斤的青铜大号吹奏为先导,然后用力敲打重达100来斤的木制牛皮长鼓,苗家小伙则在表演……
走遍黔南州
贵州省民俗与文化
荔波县民俗与文化
都匀市民俗与文化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罗甸县民俗与文化
惠水县民俗与文化
独山县民俗与文化
贵定县民俗与文化
长顺县民俗与文化
瓮安县民俗与文化
龙里县民俗与文化
福泉市民俗与文化
平塘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黔南州民俗文化
黔南州地名网
全部黔南州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