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霞浦县民俗文化
霞浦县十大民俗文化
1.
畲族小说歌
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小说歌滥觞于清代,最初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的人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逐渐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
2.
婚俗(畲族婚俗)
霞浦畲族婚俗有其特质与丰富的内涵,仪式隆重而讲究,由议婚、订婚、做表姐、做亲家伯,成亲五大部分组成。婚俗最大的特点是“俗不离歌”,歌贯穿于从恋爱到完婚的全过程,尤其是婚礼上的“做暖房”,且歌且舞,最具民族风味;畲族婚礼上还有自古都有的“男拜女不拜”仪式,显示出畲族妇女的地位。闽东畲族长期以来实行的是……
3.
畲族花斗笠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花斗笠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村民编织的畲族花斗笠,以其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居闽东畲族竹编工艺之最。今年国庆节期间,许多人慕名前往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体验原汁原味的畲风畲韵,这着实让吴孙存“火”了一把。在他的手上,一根根竹篾摇……
4.
畲族古民居
畲族是一个经历了从游牧、游耕向农耕发展的少数民族。畲族的居住条件也经历了从草寮、竹寮、土墙厝向砖木厝转变的发展过程。畲族在明代大量迁居霞浦境内,初期多搭盖简易草棚栖身。畲族因普遍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山区地带,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恶劣,所以畲族基本上属于生活贫困的- 。到了清代中后期,农耕生产逐渐稳定下……
5.
闽东畲族婚俗
相传远古高辛帝时,与一藩王交战多年,屡战屡败。高辛帝只好向藩王进贡金银财宝为求停战,多年下来,财宝送尽。高辛帝便贴出皇榜,若谁能平藩,便分其一半江山,并将三公主下嫁于他。畲族祖宗盘瓠揭下皇榜,咬下藩王首级而归。婚礼时,高辛帝将三公主打扮成凤凰的模样,与盘瓠王成亲。这便是畲族婚俗的起源,畲族人民将这一……
6.
霞浦布袋戏
“三分前场,七分后场”霞浦布袋戏又称大拇指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戏剧。布袋戏全凭艺人双手的五指操纵木偶,来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艺术形象。布袋戏的演出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是舞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木偶在舞台上的表演,后场包括了演师和音乐演奏,包括了锣、鼓、钞、钹、二胡、唢呐等乐器,后场……
7.
霞浦软木画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民间雕刻工艺品。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副真,善于再现我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画中有诗,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
8.
畲族歌会
松城街道青福村民族风俗浓郁,主要以畲族人口为主,至今保留着讲畲语、唱畲歌、吃乌饭、包菅粽、舂糍粑、畲家拳、畲医畲药、婚俗文化以及“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习俗和节日。畲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多数畲歌作品储存于畲族人民的头脑中,通过口头代代相传,每年二月二或三月三或九……
9.
畲族武术(盘柴槌)
盘柴槌又叫盘柴糙,汉语称为棍术,是畲族最为古老传统且最具特色的棍术武术。畲族武术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而盘柴槌则由畲族先人雷乌龙首创(人们尊称为“乌龙公”),后经各代武术宗师的传承、发扬,并与其它武术门派研习、交流,几经传承创新,形成这一充满畲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溪坪的盘柴槌已有4……
10.
三沙渔歌
三沙鱼名歌流传于霞浦县三沙镇,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确切的起源年代已无从考证,亦无文字脚本,纯粹依靠口头传授,渔民根据他们所熟悉的鱼类形态和习性,编成歌词,内容生动风趣,用当地闽南方言歌唱,土腔土调,独具一格,是闽东地区唯一保留使用闽南方言的原生态民歌,今已濒临失传,亟需加以保护和传承。现经过广泛搜集……
走遍霞浦县
宁德市民俗与文化
霞浦县民俗文化
屏南县民俗文化
福安市民俗文化
蕉城区民俗文化
福鼎市民俗文化
柘荣县民俗文化
古田县民俗文化
寿宁县民俗文化
周宁县民俗文化
全部霞浦县民俗文化
霞浦县地名网
全部霞浦县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