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绥德县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农村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乡人驱傩的“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兴起的新秧歌。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的陕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红火。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传统的老秧歌、神会秧歌中保存着“起场”、“谒庙”、“敬神”等祭祀礼俗,表演中还有拜门(又称沿门子)、搭彩门、踩大场、转九曲等活动。一个秧歌队从数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表演中有“原地扭”、“走十字步”、“三步一跳”、“斜身步”、“抖肩步”等,陕北秧歌分为“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队形变化丰富,有“龙摆尾”、“卷白菜”、“十字梅花”、“二龙吐水”、“十二莲灯”等数百种排列法;小场表演包括“水船”、“跑驴”、“高跷”、“霸王鞭”等。也可根据动作风格和内容划分为“文场子”、“武场子”、“踢场子”、“丑场子”等;其中“踢场子”为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双人舞,有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需展示“软腰”、“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龙爪穿云”、“金鸡独立”、“金钩倒挂”等高难技巧。陕北秧歌在1942年的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成为主角,被赋予了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遍全国。

陕北秧歌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推荐绥德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秧歌也感兴趣:
绥德县导航

下一篇:海阳大秧歌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