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定西市 > 岷县
巴当舞

巴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当舞”古称“播鼗武”,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流行于甘肃岷县中寨镇的一种祭山神舞蹈。远古时期,生活在岷县北路片的中寨、维新等村社的农民每逢正月都要举行“巴当舞”,进行祭山神活动,以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巴当舞”大致由“安场”、“敬山神”、“扯节勒”三部分组成。“安场”时本村男子在“春巴”的领导下,手摇长柄“巴当鼓”,口唱藏语舞曲,脚踏各种舞步,列队舞蹈,这一阶段有9种唱词,9种舞步。“敬山神”是巴当舞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这一阶段,“春巴”点燃大火,引领舞者开始“拜五方”,然后在新立的秋千下尽情舞蹈,此过程有12种唱词。“扯节勒”是巴当舞的第三部分,所有舞者开始吃饭、喝酒、品茶,集体进行藏语大合唱。

“巴当舞”内涵极其丰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我国边陲民族历史发展、文化交融和演变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巴当舞”在甘肃乃至全国各地已经很少见到。目前,与我县中寨相邻的卓尼县的部分村社也流传巴当舞,只是当地的叫法与岷县略有差异,叫做“巴郎鼓舞”。

虽然巴当舞到现在依然流传有序,保留了一整套完备的程式,但是,经济浪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巴当舞的传承后继乏人。另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现代传媒的冲击,使传统祭祀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巴当舞的传承濒临灭绝的危险,急需抢救与保护。

2006年被甘肃省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推荐岷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岷县导航

下一篇:巴郎鼓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