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省 > 西宁市 > 城北区
青海越弦

青海越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越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地方曲艺之一,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故其主要曲调的名称、唱词的句式规律等与陕西眉户基本相同。流行于湟水流域各地。曲牌及主要曲调有50多个,伴奏乐器为三弦、板胡、二胡、水子(碰铃)、梆子、笛子等。

越弦在青海的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小调和古代小曲儿,从唱腔、道白、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经过长期的演唱实践,加以丰富和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曲种。

越弦以表现民间生活故事题材见长,这也为广大群众传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曲调流畅、动人,表现力非常丰富。

一个越弦段子一般由“前岔”,“前背工”(主要曲调有五更,西京,岗调,紧诉,慢诉,东调,剪靛花等)”,“后背工”,“后岔”构成,所以有着比较严谨的格律,要求曲词和仄押韵。唱词要求通俗、生动,口语化。

起常见的曲目有《小姑贤》,《冯爷站店》,《刻财鬼》等。

越弦的演唱方式一般为一人多角,间或也有二人、三人联唱的,座场演出,群众围听。段子由前岔──前背宫──其它曲调(五更、西京、岗调、紧诉、慢诉、东调、剪靛花等)──后背宫──后岔组成。表现力丰富,刚柔兼蓄,优美动人。越弦著名艺人有李德明、谢长德、张其山、陈玉德、李旺春等。

推荐城北区更多民俗文化
城北区导航

下一篇:青海平弦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