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
徐文长故事

徐文长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文长故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文长(1512-1593年),名渭,字文长,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戏剧家。徐文长的一生坎坷不幸,正是他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个性中既有幽默诙谐、爱国爱乡、蔑视权贵、惩罚贪恶的一面,又有偾事疾俗和放诞不羁的一面。“几间东倒西斜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副对联是中晚年的徐文长对自己的最好写照。

徐文长是老百姓心目中机智人物的典型代表,民间文学界素有“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之说。徐文长与下层人民一直非常接近,所以得到百姓的喜爱,因此民间就流传有许多他的轶闻趣事。“徐文长故事”产生于明代中晚期,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产生源于民间口头的传说,以历史人物徐文长的佚事趣闻为基础,又吸纳了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类型,日积月累,渐趋丰满,经民间广泛流传,多次收集整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现存篇目约335篇。

“徐文长故事”流传在绍兴市全境,尤以越城区和绍兴县传播更为广泛,浙东沿海的市县,周边不少省、市以及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也有流传。

“徐文长故事”以明代中晚期历史为背景,从徐文长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竿上取物”起,一直说到他的临终遗言《化千成万宝中宝》止。“徐文长故事”以聪明才智、幽默诙谐和惩恶扬善为主线,以爱国爱乡、亲近平民、蔑视权贵、愤世嫉俗为核心。它植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民间故事的原生性特点。同时,由于纵向传承和横向流布,在人们口耳相传中不断加工创作,使故事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越地民间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缩影。流传至今的“徐文长故事”内容丰富,篇目繁多,大致可分成以下七类:聪明机智的故事、幽默诙谐的故事、爱国爱乡的故事、亲近平民的故事、蔑视权贵的故事、惩罚贪恶的故事、放诞不羁和尖酸刻薄的故事等。

“徐文长故事”具有优秀民间文学应有的一切特征。如对于民俗的依存性,故事的原生性,传承方式的口头性和内容的变异性。此外,“徐文长故事”还具有以下特征:历史悠久,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地域广泛,它不但流传绍兴市全境,辐射江、浙、沪乃至海内外华人居住的地方;内容丰富,全方位展现徐文长聪明才智、幽默诙谐、爱国爱乡、亲近平民、蔑视权贵、惩罚贪恶等个性品质;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绍兴特色和乡土气息。

“徐文长故事”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同时又为传记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通过徐文长各个类型的故事,也反映了创作、流传不同故事的各个阶层的绍兴人民的审美差异、价值差异,对绍兴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学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由于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丰富,给民间故事的传讲带来很大冲击,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工具,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人民的休闲方式、娱乐空间,也淡化了徐文长故事的流传。同时,徐文长故事的民间传讲者也后继乏人,流传面正在逐步缩小,青少年一代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亟需保护。

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绍兴市更多民俗文化
绍兴市导航

下一篇:满族民间故事

返回电脑版